0%

Block Chain

Blockchain-Logo-White20180801.png

区块链这个名字,比“有史以来最慢的分布式数据库”好听多了​​​​

本质上,区块链是一个人人拥有至少一部分的分布式的公开的数据库,任何一个新的数据记录,只能在多数数据库持有者(维护者)的多数同意之后才能被加入到数据库中。

537f5932ly1fppucs9is0j20u01hctf8.jpg

blockchain.jpg

blockchain20180607001.jpg

blockchain20180607002.jpg

blockchain20180607003.jpg

我终于有了一个能够发出“永不消失的电波”的电台

使用 Go 语言打造区块链(一)

作者:Ivan Kuznetsov
中文翻译:李笑来
原文链接:https://jeiwan.cc/posts/building-blockchain-in-go-part-1/

第一部分:基础原型
简介

区块链是二十一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它正在不断成熟,它的诸多潜力正在逐步实现中。本质上来看,区块链只不过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之所以区块链独特,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私有数据库,而是一个公开的数据库,即,每一个使用它的人拥有这个数据库的全部或者至少一部分。任何一个新的数据记录,只能在多数数据库持有者(维护者)的多数同意之后被加入数据库。正因如此,区块链使得加密货币以及智能合约成为可能。

在这个系列文章中,我们将打造一个简化版本的加密货币,它将基于一个简化版本的区块链实现。

区块(Block)

让我们先从区块开始。在区块链里,价值信息存储在区块之中。比如,比特币的区块存储交易记录,而交易记录是任何加密货币的核心。除此之外,区块里还包含有技术信息,比如它的版本号,当前的时间戳,以及上一个区块的哈希(Hash)。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所实现的并不是像比特币那样完整的区块链,而是一个简化版本的区块链,它只含有最基本的核心信息。差不多是这样:

1
2
3
4
5
6
type Block struct {
Timestamp int64
Data []byte
PrevBlockHash []byte
Hash []byte
}

在这里,Timestamp是当前的时间戳(即,区块被创建的时间),Data是区块中包含的价值信息,PrevBlockHash 存储的是上一个区块的哈希,而Hash 保存的是当前区块的哈希。在比特币的标配中,Timestamp、PrevBlockHash、Hash是区块的头部数据(Block headers),构成一个单独的数据结构;而交易记录(Transactions,在我们这个版本中就是 Data),是另外一个单独的数据结构。而我们在这里为了简化,把数据结构混在了一起。

那我们如何计算哈希呢?计算哈希的方式是区块链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正是这个特性使得区块链如此安全。关键在于,计算哈希是一个计算起来很困难的工作,它需要时间,哪怕是在很快的计算机上(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买比 CPU 计算能力更强悍 GPU 甚至专门的 ASIC 芯片做矿机的 原因)。这是故意如此设计的,这么做的结果是,往区块链(数据库)里添加新的区块(数据)有一定的困难,以此保证一旦新的数据被加入,往后很难篡改。以后的文章里会进一步讨论并实现这个机制。

现在呢,我们只需要罢区块里的各个字段关联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一个 SHA-256 哈希。让我们调用一下 SetHash这个方法:

1
2
3
4
5
6
func (b *Block) SetHash() {
timestamp := []byte(strconv.FormatInt(b.Timestamp, 10))
headers := bytes.Join([][]byte{b.PrevBlockHash, b.Data, timestamp}, []byte{})
hash := sha256.Sum256(headers)
b.Hash = hash[:]
}

接下来,依据 Golang 的常用方式,我们将实现一个函数,以便更简单地创建区块:

1
2
3
4
5
func NewBlock(data string, prevBlockHash []byte) *Block {
block := &Block{time.Now().Unix(), []byte(data), prevBlockHash, []byte{}}
block.SetHash()
return block
}

就这么简单。

区块链(Blockchain)

现在,让我们来实现区块链。本质上来看,区块链只不过是一个特定结构的数据库,它是一个有序的,反向链接的列表(back-linked list)。这就意味着说,区块是按照插入的顺序排列的,每个区块都链接到上一个区块。这样的结构,使得使用者可以很快地在区块链中获得最新的区块,也可以很有效率地通过区块的哈希获得某个区块。

在 Golang 中,这种结构可以用数组(Array)与数图(Map) 实现:数组用来维护有序哈希(在 Go 语言中,数组是有序的);数图(Map) 用来维护 hash → block 对。不过,在我们的区块链原型中,我们只需要数组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暂时不需要通过哈希获取区块。

1
2
3
type Blockchain struct {
blocks []*Block
}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区块链!我从来没想到竟然会这么简单!

现在,我们要想办法往区块链里添加区块了:

1
2
3
4
5
func (bc *Blockchain) AddBlock(data string) {
prevBlock := bc.blocks[len(bc.blocks)-1]
newBlock := NewBlock(data, prevBlock.Hash)
bc.blocks = append(bc.blocks, newBlock)
}

这就完事儿了?或者……?

为了添加新的区块,我们需要一个已经存在的区块,可现在我们的区块链里面没有任何区块!于是,在任何区块链中,应该至少有一个区块,这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始块”(Genesis Block)。来,让我们实现一个方法去创建这个“创始块”:

1
2
3
func NewGenesisBlock() *Block {
return NewBlock("Genesis Block", []byte{})
}

现在我们就可以创建一个函数,用来创建一个已含有“创始块”的区块链了:

1
2
3
func NewBlockchain() *Blockchain {
return &Blockchain{[]*Block{NewGenesisBlock()}}
}

让我们来看看这区块链是否能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func main() {
bc := NewBlockchain()
bc.AddBlock("Send 1 BTC to Ivan")
bc.AddBlock("Send 2 more BTC to Ivan")
for _, block := range bc.blocks {
fmt.Printf("Prev. hash: %x\n", block.PrevBlockHash)
fmt.Printf("Data: %s\n", block.Data)
fmt.Printf("Hash: %x\n", block.Hash)
fmt.Println()
}
}

输出结果是:

1
2
3
4
5
6
7
8
9
Prev. hash:
Data: Genesis Block
Hash: aff955a50dc6cd2abfe81b8849eab15f99ed1dc333d38487024223b5fe0f1168
Prev. hash: aff955a50dc6cd2abfe81b8849eab15f99ed1dc333d38487024223b5fe0f1168
Data: Send 1 BTC to Ivan
Hash: d75ce22a840abb9b4e8fc3b60767c4ba3f46a0432d3ea15b71aef9fde6a314e1
Prev. hash: d75ce22a840abb9b4e8fc3b60767c4ba3f46a0432d3ea15b71aef9fde6a314e1
Data: Send 2 more BTC to Ivan
Hash: 561237522bb7fcfbccbc6fe0e98bbbde7427ffe01c6fb223f7562288ca2295d1

(竟然)完工!

结论

我们创建了一个极简的区块链原型:它只不过是一个由区块构成的数组,每个区快链接指向上一个区块。当然,真正的区块链远比这个复杂的多。在我们的区块链里,添加一个新区块非常快,非常容易;但是在真正的区块链中添加一个新的区块需要更多的工作:在获得添加区块的允许之前要做很繁重的计算才行(这个过程被称为工“作证明机制”,即,“Proof-of-Work”,POW)。并且,区块链是一个没有主权的分布式的数据库。因此,任何一个新的区块在被加入之前,必须经过网络中其它参与者的确认与允许(这个机制被称为“共识机制”,“Consensus”)…… 还有,我们的区块链里,还没有任何交易记录呢!

未来的文章里,我们将进一步实现这些特性。

链接:

Full source codes: https://github.com/Jeiwan/blockchain_go/tree/part_1
Block hashing algorithm: https://en.bitcoin.it/wiki/Block_hashing_algorithm

精通比特币

加密货币、区块链和加密资产是什么?

90年代末期,《游戏化思维》的作者、沃顿商学院副教授凯文·韦巴赫(Kevin Werbach),曾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工作过,他亲眼见证了网络公司的繁荣。

现在,韦巴赫也在研究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对商业、政策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是这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对于现在很热门的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韦巴赫专门写了一本新书《区块链与新的信任结构》(The Blockchain and the New Architecture of Trust),这本书将于今年11月面市。

如今,有些观点把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提升到改变世界、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高度,同时,也有人利用这种技术进行诈骗和非法活动,很多人依旧不明白区块链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韦巴赫认为造成当下混乱局面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谈论的其实不是同一样东西。

他在内容平台Medium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区块链领域中的三大分支——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区块链(blockchain)、加密资产(cryptoassets)。虽然它们有着同一套基本设计原则和技术基础,但它们的目标、研究人员和技术前景几乎完全不同。IT技术社区CSDN编译了这篇文章。

韦巴赫简单介绍了这三个分支:加密货币是指没有第三方中介,在网络上也可以转移有价值的东西;区块链能跨越信任边界,让网络实体达成共识;加密资产指的是虚拟货币可以被“金融化”成为可交易的资产。为了帮助理解,韦巴赫提出了与三个分支相对应的“3T原则”:最小化信任(Trust-minimizing)、追踪(Tracking)和交易(Trading),

首先是,加密货币与最小化信任。我们最熟悉的加密货币就是比特币,韦巴赫说,理解比特币最简单的方法并不是纠结于采矿和数字现金,应该把重点放在“信任”的“去中心化”上。在传统意义上,信任需要依靠合作伙伴或中介,但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很脆弱,有时你相信的人、公司或机构会变得不可靠。加密货币的出现表明了,我们不需要信任任何人,就能获得信任的好处,比如用本身具备价值的东西(比如货币)来验证交易。不过,这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加密货币的信任机制能够百分百实现。另外,“去中心化”也需要成本,对于比特币而言,这些成本包括网络、电力,以及矿工社区带来的成本。

接着是区块链与追踪。韦巴赫介绍,区块链与加密货币根源相同,目标却不同,“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是不再依赖信任机制,而区块链却采用了比较折中的方式,以有限的信任为前提:只相信自己或自己的组织”。也就是说,加密货币正在尽量降低信任机制的作用,区块链是要增加信任。

我们的社会中充满了各种流程,必须要从一个机构再到另一个机构追踪所有的交易。全球公司每年在物流上的花费约有10万亿美元,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在供应链中流通相同的物品时,必须保留自己独立的信用记录,这些信息流通时遇到阻塞就会产生交易成本。韦巴赫说:“企业之间(或公司内部)的大部分交易成本都来自信任。如果每个交易方都有可信的交易信息,即使彼此之间相互不信任,这样也可能会降低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这就是区块链思想的本质。”

最后是加密资产与交易。加密资产就是把加密货币代币变成交易工具,可以理解成是金融工具。加密资产与加密货币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密资产没有把加密货币看作实现交易的一种方式,而是将其看成一种新的资产类别。加密资产本身就是数字化的,所以它具有内在的灵活性和全球通用性,可以更有效地参与交易。加密资产依赖于加密货币的存在,因为它必须得有具有价值的东西来交易。对于加密资产交易者来说,有没有信任无关紧要,信任不过是达到流通目的的手段而已。

韦巴赫总结说,加密货币、区块链和加密资产这三者中任何一个技术的成功或失败,都不一定能对其他两个造成影响。无论技术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去仔细评估,虽然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ICO)中存在很多欺诈和幕后操作的行为,这不表示区块链本身没有前途;同理,就算有很多人看好区块链,也不代表区块链的前景一片光明。“毕竟,有时候我们把一件事捧得越高,就越难看出它的本质。”

以上就是,沃顿商学院副教授凯文·韦巴赫对区块链领域三大分支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期内容参考来源:网站“CSDN”《为什么说你投身的区块链,可能是场假革命 | 冷眼观察》

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 数字货币与智能合约技术

Bitcoin and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ies

blockchain20180725.jpg

目录 · · · · · ·
原版引言17
原版前言19
第1章密码学及加密货币概述1
11密码学哈希函数4
12哈希指针及数据结构14
13数字签名19
14公钥即身份24
15两种简单的加密货币26
第2章比特币如何做到去中心化35
21中心化与去中心化37
22分布式共识39
23使用区块链达成没有身份的共识44
24奖励机制与工作量证明51
25总结59
第3章比特币的运行机制67
31比特币的交易69
32比特币的脚本73
33比特币脚本的应用80
34比特币的区块84
35比特币网络86
36限制与优化93
第4章如何储存和使用比特币99
41简单的本地储存101
42热储存与冷储存105
43密钥分存和密钥共享110
44在线钱包和交易所115
45支付服务122
46交易费126
47货币兑换市场128
第5章比特币挖矿135
51比特币矿工的任务137
52挖矿所需硬件144
53能源消耗和生态环保155
54矿池161
55挖矿的激励和策略169
第6章比特币和匿名性179
61匿名的基础知识182
62如何对比特币去匿名化188
63混币197
64分布式混币203
65零币和零钞208
第7章社区、政治和监管219
71关于比特币的共识221
72比特币核心钱包软件223
73利益相关者:谁是掌权者227
74比特币的起源230
75政府对比特币的关注233
76反洗钱237
77监管239
78纽约州比特币牌照243
第8章其他挖矿算法249
81算法的基本要求251
82反ASIC解谜算法253
83有效工作量证明262
84不能外包的解谜算法269
85权益证明和虚拟挖矿273
第9章比特币“平台”281
91比特币作为一个只能被添加的记录283
92比特币作为一个“智能资产”291
93多方参与的安全博彩系统297
94比特币作为一个公共的随机源300
95预测市场和真实世界的数据源310
第10章另类币和加密货币生态系统321
101另类币的历史和诱因323
102几种另类币的详细介绍329
103比特币和另类币的关系333
104另类币的夭折与共同挖矿336
105不可分割的交叉链互换342
106侧链——基于比特币的另类币345
107以太坊和智能合约349
第11章去中心化机构:比特币的未来?359
111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工具362
112通往区块链融合之路365
113去中心化的模板368
114什么时候适合去中心化374
结束语379
术语表381
译者简介391

比特币FAQ

这篇比特币FAQ试图以FAQ的形式对比特币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参考了比特币白皮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材《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当然不可避免的包含了很多个人理解,欢迎探讨。

1.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它不依赖于某一个中心机构发行,而是依赖于互联网,基于密码学与分布式计算理论发行,人人都可以参与,它的总量有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数字世界的一种黄金。

2.比特币有什么用?
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因此理论上它可以做任何钱可以做的事情,目前来说它可以买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各国的货币,而在一些承认了比特币货币地位的国家,比如日本,比特币已经可以买机票之类的东西了。即使不把比特币当成货币,然而它依然可以以物换物,只要交易的参与者认同它的价值。

3.货币应当有国家信用背书,比特币没有,那么它的信用来自于哪里?
货币不一定要有国家信用背书,比如目前黄金还是可以用作国际通行的货币,货币的信用来自于有多少人相信它是货币,基于国家发行的纸币讲的是一个故事,基于密码学共识发行的比特币讲的是另一个故事,人类正是因为有了相信故事的能力,才能组织起更大规模的合作。(推荐阅读《人类简史》)

比特币的信用来源确实不好理解,它通过一种分布式的方式,对谁有多少钱这个问题达成了共识,只要参与这个系统的人都不可否认。你仍然需要理解的是,任何现代货币都是一个故事,货币的特点就是承认它有货币价值的人越多,它就越有货币价值,所以不可否认这里面有信仰成分。

4.这么说比特币就是一种传销或者说庞氏骗局嘛?
比特币和传销或庞氏骗局有一点相同,就是都需要一点点信仰。但是区别主要在于,对比特币的信仰会使得这种货币真正具有价值,它的价值就是作为一种货币存在,而不是其他的。而传销或者庞氏骗局带来的是更多的上当受骗的人。另外还有一点不那么重要的区别在于,比特币社区聚集的是一帮极客,他们希望的是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体系,出发点绝不是骗钱。

5.比特币究竟是怎么发行的?
比特币需要定期对所有未确认的交易进行确认记账,而获得这个记账权的人将获得一定的比特币奖励,这些奖励是比特币原始的来源。每完成一批交易的记账,会打包成一个所谓的区块,每个区块都有一个指针指向前一个区块,因此被称为区块链。

6.谁有多少比特币是怎么记录的,有一个类似银行的账户么?
并没有类似银行账户的概念,比特币区块链只是记录了比特币的产生,以及它产生后所有的转账记录,当转账到某个地址而暂时没有转出时,则这个地址对这个比特币有所有权。

7.地址是什么?
地址可以理解为一种身份的证明,它是公开的,就像人人都能看见你家大门上的门牌号码一样。但是只有你自己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这扇门,这里用到了密码学中的签名算法,总的来说,你可以通过私钥来证明这个地址(公钥)归你管理。

8.比特币真的有一个一个的币吗?
上面我们说了,比特币区块链就是一个大帐本,所以并没有像人民币那样一个一个的币存在,而只是人人都能看到某个地址上有多少数量的比特币还没有花掉,而这个地址上的比特币只有持有私钥的人才能签名确认后花掉。因此,比特币实际上就是私钥,因为知道了私钥的人就能花掉比特币。

9.怎么保存比特币?
首先,如前所述,保存比特币首要的就是要保存私钥,这是所谓比特币钱包的主要功能,私钥泄露,则比特币丢失。此外,某个地址上有多少币是由公共的区块链来确定的,人人都可以连上比特币网络验证。

10.那么究竟谁来记账呢?我为什么要信任这个记账的人?
这是比特币的最精妙的设计。谁来记账是一个不确定的事情,每个节点都要去花很长的时间的计算(这需要消耗电力)来竞争这个记账的权力,获得记账权力后,如果随便乱记,那么会得不到其他节点的承认,这个生成的区块也将作废,虽然它也指向前一个区块形成了区块链,但是其他的人可以创建一个得到更多人承认的区块,产生一条更长的区块链,使得你这条短的区块链作废,浪费了电力而得不到打包的比特币奖励。这种精妙的设计通过人性是逐利的来达到了可信。

11.每个区块都会产生比特币,那么比特币会不会越来越多?

不会,每个区块的奖励每隔一段时间会减半,因此这是一个比例为1/2的等比数列,其总量为2100万个。因此比特币是设计为通缩的。

12.通缩的货币会越来越能换到更多的商品,那么理论上人人都会囤积比特币而不会花费比特币,那么它还有货币价值吗?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我的理解是到一定的时候(比特币获得了它应有的地位,价格趋于稳定),比特币的拥有者自然会花比特币,就像现在拥有黄金的人一样。而且比特币可以和其他支持通胀的货币一起构成货币体系,就如同现在的黄金和法币一样。

13.我听说比特币是匿名的,所以都被用来买毒品?
比特币是一个公开的大帐本,但是它的地址是一串字符串,确实不能直接和人联系起来,因此有一定的匿名性。但是同时,它的账本是公开的,历史是不可更改可以随时查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匿名性还不如现金,只要把比特币地址和人取得了联系,就会追溯到所有的历史。实际上,用比特币贩毒的丝绸之路就被FBI抓了,所以比特币只是一种工具,并不天然的利于犯罪。

14.我听说比特币被用来洗钱?
就像上一问一样,我不认为比特币天然的利于洗钱,像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监管交易所里用比特币进行洗钱的风险了,我觉得比特币还是应当更多的用于合规合法的应用。

15.要怎么获得比特币呢?
目前来说,通过竞争记账权,也就是俗称的挖矿,来获得比特币已经很专业很困难了,最简单的办法还是找持有比特币的人用人民币来买,而买卖的方式,最简单的是通过场外交易平台,如LocalBitcoins。参见如何获得比特币?

16.既然比特币只是一种技术,而不由任何组织发行,那么岂不是随随便便都会产生类似的各种数字货币?那么比特币还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吗?
确实是可以产生任意多种类似的数字货币,甚至它们的技术可以更优秀,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比特币有先发优势,数字货币的价值需要越多参与者越好,在比特币已经占领高地的情况下其他数字货币很难从头开始取得优势地位,其次比特币自身也是可以进行技术革新而进化的。

17.我听说最近比特币分裂了,这是怎么回事?
比特币的相关规则和软件都是开源的,因此当有人不认同现有理念的时候,可以从某个区块开始,按照一个新的规则来打包交易(挖矿),而不接受原来的规则挖出来的区块,反之原来的规则也不再兼容这个新规则挖出来的区块,因此从这个区块开始,有两条区块链各自为政。在这个分类区块之前的未使用的比特币,可以同时转账到两个区块链分支,因此先当于1个原来的比特币变成了新的两个区块链上的各1个比特币。

18.这种分裂不是相当于比特币翻倍了么?
不完全是这样,分裂后的比特币由于参与者用脚投票,会出现价值上的差异,从既定事实的角度来说,只有价值高的那种才算是正宗的比特币。目前比特币的转账手续费较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产生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对区块的大小进行扩容,支持这个观点的人分叉出了被称为BCH的数字货币,而另外更复杂的协议仍暂时保留了BTC的称号。

19.比特币和区块链的关系?
区块链技术产生于比特币的研发,目前衍生出更多的技术,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还需要进一步着实,目前的热潮泡沫很大,个人认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才是区块链真正落实了的应用场景。很多应用场景根本没必要使用区块链技术,但是数字货币却很可能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点在此不能详述,可以参见哈耶克的《货币的非国家化》。

20.如何投资比特币?
对大部分人来说,投资比特币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用少量的完全不影响生活的钱购买比特币,长期持有5~10年。由于比特币价格仍在剧烈波动中,任何试图追涨杀跌的行为都将陷入赌徒的境地。

数字经济之父:区块链的5种商业模式

提到Uber、滴滴、Airbnb等企业,几乎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共享经济。但是,《区块链革命》的作者、“数字经济之父”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却不这么认为。他在极客公园举办的Rebuild 2018大会上说,这类公司并没有真正的共享,它们实际上是服务的聚合者,通过充当中间人的角色把服务汇集并加以出售。唐塔普斯科特表示,真正实现共享的Uber应该是区块链版本的Uber,能用一个纯粹的协作组织来取代这类巨头公司。接着,他介绍了区块链会带来的5种商业模式。

第一种是区块链协作,也就是用区块链创造真正的共享经济。唐塔普斯科特认为这种模式有可能在中国最先应用。

第二种是知识产权创造者,通过区块链把内容变成资产。知识产权创作者可以把他们的作品上传到区块链上,每次有人下载了他的作品,他都能直接赚取佣金。

第三,区块链可以重新定义中间人,减少佣金。在中国、美国以及全球其他地区,每年跨境交易额都非常大。所有交易都要给跨境交易中间人付钱。唐塔普斯科特认为,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在资产中介方面创造新的价值。

第四,区块链可以为供应链服务,实时同步数据。现在有超过5000亿的商品都是通过供应链来销售的。它们来自世界各地,有时候人们不清楚货物抵达的时间是否准确。如果区块链能参与其中,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发出的,在区块链上的所有用户都可以收到同样的信息。供应链端也可以通过需求链,去了解人们需求商品的情况。

第五,模拟真实世界,在不同的设备上完成互联。如今很多设备可以监测我们的健康和生活。不管是智能灯泡还是太阳能板,都是需要人去控制的,在区块链上可以实现相应的控制。

以上就是区块链技术可能带来的5种商业模式,希望对你有启发。

比特币和区块链的思维闪光点

1,区块链技术是自复式记账法被发明以来,人类社会记账方法的第一次革命性改进。

从密码朋克到比特币,这是一个典型的“沙堆效应”,也就是我党常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自身做起,影响自己能影响的少数人,如同一颗沙子落在一堆沙上,这样总有一天那堆沙会被这样类似落下的沙子弄坍塌。
2,比特币体系并不把用户和商家区别开来,其成功很大部分大概要归功于它对用户-用户间交易的支持。

本质上而言,世界上只有C2C或者P2P这一个模式,所谓的B2C或server端,只是大一些的C或P而已。所以,C2C/P2P是真正的底层结构,具备无限向上兼容的能力。这也是互联网公司中做的大的往往都是C端公司一样:淘宝是c2c,qq/微信的业务是p2p(不是技术),facebook是信息的c2c。
3,共识而稀缺,是货币的两个特征。

至于货币的价值,倒是由使用者来定义的,同等数量下使用的越多,其价值就越大。贝壳、黄金、银元无不如是。反倒是纸币,稀缺性寄托于政府的信任上,所以反而经常不靠谱的被大幅贬值。
建立分布式共识过程的应用实际上就是一种货币。明确地说,以这种货币为单位奖励那些表现诚实的节点。
这些共识包括:分布式存储(防篡改)、造币(防通胀)、区分真假交易(6次确认)等。
将电子货币本身成为“共识”的一部分,这无疑是最贴切业务的一个机制。
在比特币体系中,解决数学计算并不构成货币,只是确保区块链安全,间接地在有限时间里创造新货币。如果攻击者想更改数据,他必须要比其他所有人加起来的解决数学计算的速度还要快。
4,Hash函数是区块链结构“去中心化”运营机制的核心粒子。

Hash函数三大特性及作用:
1)具有碰撞阻力:作用是保证信息的唯一性(理论是可能存在不唯一的情况,但实际中这个概率极低)。
2)隐秘性:目的是保证信息保密的单向性,不可反向破解。
3)迷题友好:就是解题难度足够大,确保需要很大的计算量来实现,而无法取巧。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需要有足够的混乱度,保证无法用找规律的方式让人快速破解。一个合适的解谜库的三大标准:1,机会均等,与过程无关;2,永不枯竭;3,无中心化管理,通过算法自动生成。
前两个特征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是货币的固有属性;后一个是为了货币很难获取,以保证货币的稀缺性。
好的思想就是这么简单,但因为足够基础,“颗粒度小”,就足够灵活,适用面就很大。这就是科学的可传承和可复制性的优势。
5,新建区块有两个奖励:1,新造的比特币;2,其中包含的第一个交易数据。初期以前者为主,后期以后者为主。
6,“不留余额”的交易结构设计,使得最后一笔交易的余额就是总额,避免了回溯历史进行查询的麻烦。

这个思路能生效,是基于区块链系统的历史不可篡改特性。
“零验证交易”的前提是比特币交易中“不留余额”的机制:这个机制使得交易也是链状的,而不是树叉状的,这使得一根链上只有一个正确的交易,验证就容易很多了。
7,SPV节点跟全节点的关系,有点类似服务器跟客户端的关系,解决“便捷”和“强大”之间的矛盾。
8,去中心化 & 匿名

不是通过去中介而产生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是两个概念。行政化的中心化才是真中心,中介不是;因为后者有竞争,而前者没有。
去中心化即意味着信息的透明化,而透明的信息即意味着很难做到真正的匿名。这是个悖论。
匿名/隐私有其价值,也有其障碍,所以还是要看场景。如书中所举例,也许对于价值小的物品或信息,隐私还是很有价值的。
矿池的最大缺点是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设计变成了中心化,这是一种灾难。
9,区块链“无关过程的”分配机制,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重要,比如创业、从政。

如果有明确的、清晰的成功标准(比如门第、比如资本),那作为达不到条件的大多数人就不会用功了,这样整个社会就会缺乏活力;只有类似于这样“无关过程的”的成功条件(也就是说谁都有可能,只是某些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已),才能激起全社会的动力。
10,技术和算法不是唯一。

技术方面的人,倾向于把法律看成是一套由逻辑化的规则与算法组成的体系,该体系必定能够得到一个明确的裁决。然而,现实中的法律体系不但有冗长的法律和条约,还有人们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判断。这些离有明确逻辑的法规的观念就更加遥远了。这种特征并不是弱点,因为这样才可能允许我们去解决当初制定法律的人所没有想到的更加复杂的案例。
技术应用应该重点关注在效率方面,而不是全局。更何况,“技术能解决的只是问题中无趣的那部分。”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

内容简介

《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从历史与背景、发展现状、基础原理与技术、应用生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论述了区块链是怎样立起来的,为什么人人都在谈论区块链,区块链的秘密在哪里、进阶区块链(第二代区块链技术)是什么,区块链怎么玩,怎样从信息互联网走向价值互联网,如何用法规约束和监管区块链,区块链走向何处、争议与挑战,并通过经济、金融、货币、法律、科技哲学等角度来加以分析区块链在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第一章区块链创世纪
一、先驱篇
二、货币篇
三、信用篇
四、区块链篇

第二章区块链基础
一、区块链的基本概念
二、区块链的工作原理
三、区块链共识机制
四、区块链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区块链进阶
一、简单支付验证(SPV)
二、侧链
三、闪电网络

第四章智能合约
一、智能合约的起源
二、智能合约的定义
三、智能合约与传统合约的区别
四、智能合约与区块链
五、智能合约应用案例
六、智能合约面临的问题
七、智能合约的未来展望

第五章区块链怎么玩
一、数字货币
二、支付汇兑
三、登记结算
四、数据存证
五、知识产权保护
六、溯源、防伪与供应链
七、身份认证与公民服务
八、物联网
九、保险
十、医疗
十一、博彩和预测市场

第六章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
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二、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三、区块链与共享金融
四、区块链与货币创新
五、区块链与金融创新

第七章区块链政策与法规
一、各国政府的监管态度
二、区块链资产的合法性问题
三、区块链与法律的重构
四、区块链的法律前景

第八章区块链经济学的范式革命
一、自由与演化:发自社区,来自市场
二、组织与激励:各花入各眼
三、纳什均衡:公有链的永动机之谜
四、比特币的内在价值:当它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五、博弈与合作:区块链——信任的机器
后记
附录
附录1国内区块链项目一览表
附录2国外区块链项目一览表
附录3区块链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图说区块链——神一样的金融科技与未来社会

目录

推荐序一 / V
推荐序二 / XIII

01 起源篇
账本演变:一本账的兴衰发展史 / 004
价值转移:互联网之后还有什么 / 012
信用成本:你能记住多少人的脸 / 018
技术创新:从比特币到区块链 / 026

02 原理篇
讲一个故事,什么是区块链 / 034
讲一下原理,区块链如何运作 / 053
讲几个问题,区块链底层架构 / 105

03 人物篇
永远的背影:中本聪的99 种传说 / 140
当尼克·萨博被自动售货机“砸中” / 147
从华尔街走出的区块链女性领袖人物 / 153
在《纽约时报》撰写专栏的男子 / 156
想投资所有数字资产项目的大亨 / 162

04 应用篇
区块链+ 金融 / 170
区块链+ 互联网管理 / 183
区块链+ 能源 / 190
区块链+ 政府 / 197
区块链+ 医疗 / 208
区块链+ 版权 / 214
区块链+ 物联网 / 220
区块链+ 农业 / 227
区块链+ 慈善 / 234
区块链+ 其他 / 238

05 装备篇
比特币简史: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 246
区块链词条:人手必备拿好不送 / 271
附 录
在区块链创业公司做COO 是一种什么体验? / 283
区块链公司的“技术大牛”们是不是都怀着改变世界的梦想? / 286
想要让你看懂抽象化的区块链我可能还差100 个毕加索! / 290
为了推广没人知道的区块链我们做了哪些疯狂的事? / 292
致 谢 / 297

关于快速了解比特币的清单

2017-05-22 「得到」 罗辑思维

近日,网络病毒WannaCry骤然爆发,席卷上百个国家。这次“勒索病毒”的特别之处在于,赎金必须是比特币。

为什么黑客的赎金是比特币?比特币有投资价值吗?比特币系统是如何运转的?我们为你准备了这张清单。

  1. 比特币是一种在互联网上流通的电子现金。从诞生至今,它逐渐席卷了全球,不但被拿来支付,还被当成资产来储备。在可见的未来,比特币的技术思路,可能会改变世界金融体系。

  2. 比特币2009年诞生于一个密码学极客圈。当时极客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它的价值。用比特币进行的第一笔真实交易,是2010年5月22日(也就是7年前的今天),有人花10000比特币买了一份25美元的披萨。而今天,一个比特币的最高市场价超过13000元人民币(超过1900美元)。

  3. 为什么这么受宠?一个原因是它支持支付者和收款方都匿名。所以,它尤其受到黄赌毒、勒索等地下交易的欢迎。

  4. 受宠的另一个原因是,比特币可以直接兑换大多数国家的法定货币。也就是说,比特币市场等于一个无法监管、无法追查的换汇黑市。

  5. 不过,比特币的每一笔交易发生时,都会在系统网络里发一次“广播”,等于人人都见证并记录了这笔钱在这个时间发生了转移。所以,没有人能篡改和作弊。

  6. 比特币有投资价值,是因为它的总量有限,只有2100万个。换句话说,比特币世界里,没有通货膨胀,你不用担心它因过度发行而贬值。

  7. 这2100万个比特币还没有全部面世。你也可以用计算机运行程序,来制造新的比特币。行话里这叫“挖矿”,开采比特币的人也被称为“矿工”。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现在开采比特币越来越难,你要是做不到规模化运作,你挖出的比特币价值可能还不够交电费的。

  8. 比特币的创始人叫中本聪,但这只是一个ID,没人真正知道他是谁。他在2008年11月第一次公布了对这种新货币的构思,并在两个月后创造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但他在2011年4月后,就几乎消失了。这几年来,不断有人声称自己是中本聪,但都没办法充分自证。

  9. 比特币的设计逻辑几乎没有弱点。但它有一个死穴叫“51%攻击”,意思是,如果有人拥有比特币全网51%的计算能力,他就能赶在别人记账之前撤销自己的付款交易,收回付过的钱。这就动摇了比特币的根本信用。不过51%攻击不太可能发生,因为现在筹集算力的成本太高了,发动攻击根本赚不回来。

  10. 面对这个新物种,各国政府有的否认它的合法性,有的把它当货币,有的把它视作资产。最后的这种政府姿态,意味着持有比特币的国民可能要为此交税。不过各国政府们行为一致的是,都在恶补这个监管漏洞。泰国曾经因为比特币交易太过活跃而一度封杀它,但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都已经承认比特币是合法货币。美国政府还曾把从非法交易里搜缴来的比特币当作资产公开拍卖。今年初,中国央行叫停了国内几大交易平台的比特币提现,正在制定监管规则。

  11. 比特币其实是一种名为“区块链”技术的最成功应用案例。它的技术细节有点烧脑,但非常有趣,可能是我们未来另一个清单。

  12. 比特币火了以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同样设计思路的模仿货币。但市场对它们的认同度远远小于比特币。这些仿币风险很大,外行就别玩了。

罗胖60秒:区块链颠覆了什么?

  1. “区块链”这个词今年特别火。最近我和金岩石老师聊天,他说,咱们先不提炒比特币这种事,就说“区块链”这个词本身,意义就很大。

  2. 它不是互联网的延伸,它是对互联网很大的一次颠覆

你想,互联网让我们觉得世界是平的,每个点和每个点都可以建立连接,这是一个人人都有机会的时代。

  1. 但是互联网这几十年运行下来,大家发现,不是这样的。人类并没有大同,而是重新部落化了,每个人都进入了一个小圈子,难以自拔。

这个状况,其实用区块链这个词来描述,才更准确——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区块里,被一个小环境制约,越来越难以脱离。

  1. 而未来世界的价值,就在区块链的这最后一个字“链”上。

谁能够打破区块、连接区块、跨界区块,提供那根“链”,谁就能创新,谁就能享受未来时代的财富红利。

罗胖精选 | 区块链的正面与侧面

我们都知道,今年有一个技术概念大热,就是区块链。区块链的好处是去中心化,所有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一样的,且信息不可以被篡改。这些都是好处,都是明摆着的。但除了这些好处之外,区块链技术目前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如果这是很根本的问题,比特币又是怎么被炒热的呢?

这次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区块链;
2.区块链有哪些好处;
3.区块链有什么用;
4.区块链的技术和存在的问题;
5.哪三类人在买比特币。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区块链

先从字面上来看,区块链在英语里叫Blockchain,这是一个很好的词,英语名字起得很好,汉语翻译得也非常漂亮。

1.“区块”是什么?你可以认为是一个记录,或者说是任何一个东西,它在产生的阶段,形成了这样一个记录。这个东西可以是万物互联里任何一个实体或者虚拟的一个物件。比如说你产生了一个比特币,这是一个东西,那它实际上对应一个区块,这个区块就是一个记录,记录它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将来生产一瓶药,这瓶药在生产的同时其实就产生了一个区块,出厂的时候它要做一次记录,这个和它是一一对应的。这是第一个维度。

为了便于理解,打个比方,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实际上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就是我们的DNA。世界上所有的物种,DNA都不一样。每一个个体的DNA都不一样。你父母可以给你起名字,张三、李四、王五,这是可以重名的,就像是一瓶药,阿司匹林也好,盘尼西林也好,这些也是可以重名的。

但是,人的DNA是不一样的,哪怕你有同卵的兄弟姐妹,你们的DNA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是你唯一的标识。而且你的DNA一旦形成以后就不能改了,这是区块链的一个好处。

2.“链”是什么?链实际上是一个过程,你可以认为是一个交易的过程,这一瓶药出厂以后,从车间里进到仓库,经过某一个门,它就会记录下来这个过程。当然这需要计算机自动记录,人记录的成本太高。然后,装箱是一个过程,运输到货物中转站,这又是一个过程,然后再装小车,运到批发站,这是下一个过程。每一步过程都记录下来了。从批发站到商店是一个过程,商店的人接收这批药上架又是一个过程,你买它还是一个过程。

最后,整个过程都串起来,你就有办法来跟踪这一瓶药的整个流程,知道它的真假,因为这瓶药一旦生产出来了,就会和区块链绑定,就跟人和DNA绑定一样,是不能改的,但是可以看,可以检测。医生也可以通过检测DNA决定这个人是不是你。

那么从性质来讲,我们把它虚拟化一下,它其实也是一个智能合约。你和你的一个客户签订了一个买卖关系,这个事一旦产生了,就不能改了,接下来大家只能执行了,这个执行过程和我刚才讲药品的跟踪是一回事。

第二个问题:区块链有哪些好处?

1.从数学上讲,它非常漂亮,它把过去你要拥有一件东西,然后才能知道它的性质,变成了你并不拥有它,但是你可以通过提问题了解到它的很多细节。这在数学上来讲,是一个非对称性的很完美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它的真假,但你不能改变它。

2.从理论上来讲,区块链是非常安全的,比如说一瓶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参与了,那别人是看不到这个信息的,就是说你买这瓶药,你能知道它是从哪儿来,但别人是无法知道的。同样的一个道理,比如说我们俩之间签了一个合同,别人可以验证这个合同,你去找银行贷款,他可以问你金额。但是,他无法获取到这份合同,他不能从你的计算机里把这份合同偷走。区块链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性质,比如说,一块区块链,可以随意地分成两个,或者几个合成一个等等。

3.区块链具有透明性,就是说大家都遵守这个算法,私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约定。那么,如果你相信这个算法,就等于你相信我,相信我没有做任何猫腻。我也不会悄悄地在合同上做什么手脚,让你蒙受损失。这是在理论上来讲、数学上来讲很漂亮的地方。

第三块,咱们来看看区块链有什么用

1.加密货币,比特币是一种,现在大家用的以太坊的以太币也是一种,当然你可以基于它的基础上自己再造一个,张三币、李四币都可以。至于它能不能代替未来的货币,这是一个存疑。

2.融资,我们过去把融资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向银行贷款,你要办个饭馆,你需要抵押一些东西。第二个阶段就是,你发行一些股票,我把10%的股票出让,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获得一部分资金。第三个阶段实际上就是众筹,比如说我要写一本书,可能出版社出版需要5万块钱,你们谁一开始能够给我50块钱,将来我把这本书写好了,给每人一份,你就拿到这本书了,我也当然就出版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比如这本书我卖100块,你50块钱拿到了,万一我这本书卖得很好,假设卖了10万本,但是你好像没有从我这获益,这怎么办?有没有一个更公平的方法,能够来衡量每一个人的贡献?一个办法就是,发一个加密货币(ICO),将来我们做的这项事业的盘子大了的时候,你可以从中获益。

3.智能合约,比如说签一个合同,将来智能合约可以变成这样,中间所有的节点在这个合约签的时候都确定好了,比如说给你盖房子,装修房子,装修到了哪一步你的款必须给我到了哪一步,你验收了没问题,那个款就自动给我了。甚至还可以跟我的供货方签,就是说我的款一到我的账上,我也要马上给我的供货方了。这样将来就省掉了很多三角债的问题,包括拖欠农民工的问题。

区块链也可以用于房产的登记,汽车登记等等。当然还有一个很大的用处就是赌博,实际上赌博这种事因为跟钱挨得近,因此最有意愿采用新技术。

说完区块链的好处,我们来看看区块链的技术和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区块链基本上是第二代,第一代是比特币那一代,它有很多问题,它也不是个平台,实际上是一个具体的应用。第二代就是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它是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可以自己发币,而且它把矿机这个概念去掉了,所以它的交易成本会低很多。

之所以今天ICO到处都是,原因就在于有了以太坊,你可以发币了,不像过去比特币的时候,你得完全照搬它的那一套,重新复制一遍,你今天在以太坊上,很容易发自己的货币,这就跟今天在安卓操作系统上,你可以很容易地做你的App一样。

比特币的交易存在三个问题

1.交易的延时很长,我问过专门交易比特币的人,交割的时间从两个小时到两天不等,所以你拿它洗钱,很不方便,人民币换成美元以后,它可能两天一下子跌了20%,你就损失了20%的钱。

2.无法分配,像比特币,早期的那几个人拿掉了它的很多的份额,所以将来怎么分配也是一个问题,大家也没分清楚,以至于它很难作为一个货币。因为它如果真的作为一个大家都使用的货币,也就相当于前几个人把全世界的很大一部分财产都拿走了。

3.交易成本高。打个比方,在美国星巴克喝一杯咖啡,平均是2.5美元。你平时在柜台交个钱,然后交易时间也就是一分钟。你要用比特币,你要先等两个小时,然后才能喝到咖啡,而且交易的成本高得不得了,光是电费就要20美元。也就是说你付2.5美元买咖啡,电费的交易成本却要20美元,所以这个事不现实。

区块链有很高的风险,这个风险不光是技术风险,也有政策风险,其实这也是机会,就是谁解决了这个问题,谁就得到了机会。它的交易成本也很高,所以谁能够开发出新的底层技术,把这个交易成本降下来,谁将来就有很多获利。

有人说它是下一代的互联网,这个我倒不认可,但是它一定会是互联网的一个补充。有人说它能不能颠覆央行,这个也不一定,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说央行或者这些大的银行,自己不能做这件事,所以指望它颠覆央行的这些人,高兴得可能太早了。或许最后恰恰是过去的这些大的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让它自己更新换代了。

最后跟你分享一下,是哪三类人把比特币炒高的

第一拨人是“中国大妈”,但“中国大妈”的能力也有限,炒到大概两三千块时就炒不动了。

第二拨人就是所谓的地下钱庄,也就是洗钱的这帮人,在比特币只有几百块,大家不太炒作,波动不是很大的时候,这件事是可以的,今天拿比特币洗钱就有问题了,因为它一天可以跌10%甚至更多,所以你拿它换钱的话可能最后损失会很大,而且现在交割的时间非常长。

第三拨人很有意思,他们就是一些信徒,也可以认为就是教徒,你可以管他们叫数字教,甭管你怎么说,这个比特币有价值没价值,反正他们就是信,所以当比特币的价钱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把它接着炒上去。你不要小看这批信徒,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无组织,但是非常厉害,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相信将来央行一定要完蛋,这些数字货币一定会起来,现在真正推高比特币的就是这样一帮信徒。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区块链的一些见解,希望你能有所启发。

bitcoin.jpg

比特币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区块链应用。

比特币入门教程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8年1月 4日

比特币(bitcoin)诞生于2008年的一篇论文

一个署名为中本聪的人,提出了革命性的构想:让我们创造一种不受政府或其他任何人控制的货币!这个想法堪称疯狂:一串数字,背后没有任何资产支持,也没有任何人负责,你把它当作钱付给对方,怎么会有人愿意接受?

但是,狂想居然变成了现实。随后的几年,在全世界无数爱好者的支持下,比特币网络运行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和资本参与,星星之火,终成燎原。刚刚过去的2017年,比特币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从年初的1000美元,最高涨到了2万美元,全世界都为之震动,上到政府,下到普通百姓都在关注。事实就是比特币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世界。

新闻媒体往往只关注它的火爆表现,忽视或者无法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

比特币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无人管理的体系可以成功运作?
比特币交易的流程是怎么回事?
它与区块链又是什么关系?

下面,我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希望帮助大家理解比特币。抛开技术细节,还是很容易解释的。

有一点说明,本文只讨论技术问题,不涉及如何投资比特币,更不会预测价格走势。事实上,我也不知道,如果我知道怎么发财,可能就不会在这里写博客了。

一、非对称加密
首先,理解比特币,必须理解非对称加密。

你可能听说过这个词,所谓非对称加密,其实很简单,就是加密和解密需要两把钥匙:一把公钥和一把私钥。

公钥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私钥是保密的,只有拥有者才能使用。他人使用你的公钥加密信息,然后发送给你,你用私钥解密,取出信息。

反过来,你也可以用私钥加密信息,别人用你的公钥解开,从而证明这个信息确实是你发出的,且未被篡改,这叫做数字签名(更详细的介绍请看《什么是数字签名》)。

现在请设想,如果公钥加密的不是普通的信息,而是加密了一笔钱,发送给你,这会怎样?

首先,你能解开加密包,取出里面的钱,因为私钥在你手里。其次,别人偷不走这笔钱,因为他们没有你的私钥。因此,支付可以成功。

这就是比特币(以及其他数字货币)的原理:非对称加密保证了支付的可靠性。

由于支付的钱必须通过私钥取出,所以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拥有私钥。只有拥有了私钥,才能取出支付给你的钱。(事实上,真实的交易流程稍有不同,私钥保证的不是取出支付给你的钱,而是保证只有你能把这些属于你的钱支付出去,详见后文。)

二、比特币钱包

对于比特币来说,钱不是支付给个人的,而是支付给某一把私钥。这就是交易匿名性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人知道,那些私钥背后的主人是谁。

所以,比特币交易的第一件事,就是你必须拥有自己的公钥和私钥。

你去网上那些比特币交易所开户,它们会让你首先生成一个比特币钱包(wallet)。这个钱包不是用来存放比特币,而是存放你的公钥和私钥。软件会帮你生成这两把钥匙,然后放在钱包里面。

根据协议,公钥的长度是512位。这个长度不太方便传播,因此协议又规定,要为公钥生成一个160位的指纹。所谓指纹,就是一个比较短的、易于传播的哈希值。160位是二进制,写成十六进制,大约是26到35个字符,比如 1BvBMSEYstWetqTFn5Au4m4GFg7xJaNVN2。这个字符串就叫做钱包的地址,它是唯一的,即每个钱包的地址肯定都是不一样的。

你向别人收钱时,只要告诉对方你的钱包地址即可,对方向这个地址付款。由于你是这个地址的拥有者,所以你会收到这笔钱。

由于你是否拥有某个钱包地址,是由私钥证明的(具体的证明方法稍后介绍),所以一定要保护好私钥。这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你的私钥被偷了,你的比特币也就等于没了,因为他人可以冒用你的身份了,把钱包里面的钱都转走。

同样的,你向他人支付比特币,千万不能写错他人的钱包地址,否则你的比特币就支付到了另一个不同的人了。

三、交易过程
下面,我把整个流程串起来,看看比特币如何完成一笔交易。

一笔交易就是一个地址的比特币,转移到另一个地址。由于比特币的交易记录全部都是公开的,哪个地址拥有多少比特币,都是可以查到的。因此,支付方是否拥有足够的比特币,完成这笔交易,这是可以轻易验证的。

问题出在怎么防止其他人,冒用你的名义申报交易。举例来说,有人申报了一笔交易:地址 A 向地址 B 支付10个比特币。我怎么知道这个申报是真的,申报人就是地址 A 的主人?

比特币协议规定,申报交易的时候,除了交易金额,转出比特币的一方还必须提供以下数据。

上一笔交易的 Hash(你从哪里得到这些比特币)
本次交易双方的地址
支付方的公钥
支付方的私钥生成的数字签名

验证这笔交易是否属实,需要三步。

第一步,找到上一笔交易,确认支付方的比特币来源。
第二步,算出支付方公钥的指纹,确认与支付方的地址一致,从而保证公钥属实。
第三步,使用公钥去解开数字签名,保证私钥属实。

经过上面三步,就可以认定这笔交易是真实的。

四、交易确认与区块链

确认交易的真实性以后,交易还不算完成。交易数据必须写入数据库,才算成立,对方才能真正收到钱。

比特币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叫做区块链(blockchain),详细的介绍请看《区块链入门教程》。本文只讨论交易如何写入区块链。

首先,所有的交易数据都会传送到矿工那里。矿工负责把这些交易写入区块链。

根据比特币协议,一个区块的大小最大是 1MB,而一笔交易大概是500字节左右,因此一个区块最多可以包含2000多笔交易。矿工负责把这2000多笔交易打包在一起,组成一个区块,然后计算这个区块的 Hash。

计算 Hash 的过程叫做采矿,这需要大量的计算。矿工之间也在竞争,谁先算出 Hash,谁就能第一个添加新区块进入区块链,从而享受这个区块的全部收益,而其他矿工将一无所获。

一笔交易一旦写入了区块链,就无法反悔了。这里需要建立一个观念:比特币不存放在钱包或其他别的地方,而是只存在于区块链上面。区块链记载了你参与的每一笔交易,你得到过多少比特币,你又支付了多少比特币,因此可以算出来你拥有多少资产。

五、矿工的收益

交易的确认离不开矿工。为什么有人愿意做矿工呢?

比特币协议规定,挖到新区块的矿工将获得奖励,一开始(2008年)是50个比特币,然后每4年减半,目前(2018年)是12.5个比特币。这也是比特币的供给增加机制,流通中新增的比特币都是这样诞生的。

你可能看出来了,每4年奖励减半,那么到了2140年,矿工将得不到任何奖励,比特币的数量也将停止增加。这时,矿工的收益就完全依靠交易手续费了。

所谓交易手续费,就是矿工可以从每笔交易抽成,具体的金额由支付方自愿决定。你完全可以一毛不拔,一分钱也不给矿工,但是那样的话,你的交易就会没人处理,迟迟无法写入区块链,得到确认。矿工们总是优先处理手续费最高的交易。

目前由于交易数量猛增,手续费已经水涨船高,一个区块2000多笔交易的手续费总额可以达到3~10个比特币。如果你的手续费给低了,很可能过了一个星期,交易还没确认。

一个区块的奖励金12.5个比特币,再加上手续费,收益是相当可观的。按照目前的价格,可以达到100万~200万人民币。想想看,运气好的话,几分钟就能挖到一个区块,拿到这样一大笔钱,怪不得人们对挖矿趋之若鹜。

六、区块的扩容

《区块链入门教程》说过,比特币协议规定,平均10分钟诞生一个区块。区块的大小只有 1MB,最多只能包含2000多笔交易。也就是说,比特币网络每10分钟,最多只能处理2000多笔交易,换算一下,就是处理速度为3~5笔/秒。

全世界的比特币交易这么多,可是区块链每秒最多只能处理5笔,这已经成为制约比特币发展的一个瓶颈。

很早就有人呼吁,改革比特币协议,提升处理速度。这件事在2017年8月有了一点眉目,当时区块链发生了一次分叉,诞生了一个新协议,称为 Bitcoin Cash(简称 BCH)。这种新货币其他方面都与比特币一致,就是每个区块的大小从 1MB 增加到了 8MB,因此处理速度提升了8倍,手续费也低得多。该协议是对原有区块链的分叉,因此当时持有比特币的人,等于一人获赠了一份同样数量的 BCH。

BCH 等于创造了一种新货币,还有人提议,原始比特币的区块大小提升到 2MB,这称为 SegWit2x 。这个建议原定于2017年11月实施,但是最后一刻由于缺乏共识,就被取消了,目前还在讨论中。

七、点对点网络
比特币是一个全世界的开放网络,只要你有服务器,就能加入这个网络,成为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包含了整个区块链(目前大概 100多 GB),并且节点之间时刻不停地在同步信息。

当你发生了一笔支付,你所在的节点就会把这笔交易告诉另一个节点,直至传遍整个网络。矿工从网上收集各种新发生的交易,将它们打包写入区块链。一旦写入成功, 矿工所在节点的区块链,就成为最新版本,其他节点都会来复制新增的区块,保证全网的区块链都是一致的。

最后,你所在的节点也拿到了最新的区块链,从而得知你早先的那笔交易,已经写在里面了,至此交易确认成功。

八、还有一个问题

写到这里,我就介绍完了比特币的基本知识,希望你已经明白了比特币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我没有回答:比特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说到底,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条记录,是凭空生成的,为什么可以当钱用?举例来说,矿工获得12.5个比特币的奖励,其实就是区块链有一个记录:”xxx地址获得12.5个比特币”。正是这行记录,导致该矿工获得了大笔金钱。如果区块链突然增加了一条记录,记载你的地址获得了1000个比特币,你就真的会有1000个比特币。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篇文章已经够长了,这个问题就留到下次再谈,欢迎关注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加密货币的本质》。

九、参考链接
How Bitcoin works , by Timothy B. Lee
Bitcoins the hard way: Using the raw Bitcoin protocol, by Ken Shirriff

[加密货币的本质]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8/01/cryptocurrency-tutorial.html)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8年1月11日

去年,比特币暴涨,其他币也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已经有1000多种了。

很多人都在问,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吗?将来会不会人类不再使用美元、人民币,改用加密货币?那么多品种,我应该使用哪一种币?要不要现在就去投资一些?

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也想知道,就花了很多时间查阅资料、研究协议。前两周发表的《区块链入门教程》和《比特币入门教程》,是我的学习心得。但是,那两篇教程主要介绍基本概念、探讨协议的可行性,没回答一个根本的问题:加密货币到底是什么?

下面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阅读之前,如果你已经了解区块链和比特币,那很好;如果不了解,也没关系,本文不涉及技术,只讨论最基本的原理。

一、钱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人民币是钱,美元是钱,金银财宝是钱。我问一个问题,它们为什么能成为钱?

你可能回答,因为它们有价值,或者是价值的代表。但是,有价值的东西多了,为什么只有这些品种成为了钱?

答案很容易想到,因为人们普遍相信(认同)它们的价值,其他东西的价值难以得到普通认同,无法成为钱。比如,邮票的价值就没有普遍的认同,除了集邮爱好者,其他地方都不能当钱用。一般来说,认同的人越多,这种钱的通用性就越高。

我曾经去俄罗斯旅行,当地货币是卢布。可是,一旦离开俄国,没人相信它的购买力,所以卢布离开俄国就没用了。相反,全世界人民都相信美元的价值,所以全世界都能用。我用美元付账的时候,我发现那些俄国人都很满意。

所以,钱的本质,或者说货币的本质,就是它的可信性。它必须使人们相信,它是有价值的,然后才能成为钱,才能被收藏和支付。

二、可信性

为什么钱必须是可信的?因为对方必须相信它的价值,否则你没法支付出去。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可信的东西是否就是钱?

我的回答是 Yes。一样东西能否成为钱,只取决于人们是否相信它的价值,至于它是不是真的有价值,根本不重要。

如果马云在一张纸条上写”这张纸条价值10000元”,下面签了他的名,并且附上防伪标记。你说这纸条是钱吗?我跟你保证,这就是钱,你用来支付,人们都会接受,马云等同于发行了一种新的纸币。

比特币也是如此,它是什么,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它必须保证自己是可信的,这样才能让足够的人相信它的价值,然后才能成为钱。

三、比特币的可信性

比特币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创造一种可信的数字凭证。由于这种凭证可信,所以能够当做货币。

比特币的技术基础是加密学,因为只有加密学才能保证它的可信性。一旦加密被破解,它就没法当作货币了。这也是这一类数字凭证被称为”加密货币”的原因。

技术人员对比特币感兴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任何需要可靠的数字凭证的场合,也许都可以用到这种技术。

四、比特币的特点

比特币有三个特点,就是因为做到了这三点,所以它可信,能够当作钱。

首先,它不会被(轻易)偷走。或者反过来说,它使得你无法去偷别人,你只能花你自己的钱。因为必须要有别人的私钥,才能取出他的钱。正常情况下,你拿不到别人的私钥。

其次,它无法伪造。每一个比特币都能追溯来源,而所有比特币都来源于矿工获得的奖励。矿工只有新建区块,才能获得奖励,这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无法伪造比特币。

最后,它无法大批生成。原因跟上一条一样,比特币的发行速度是稳定的,现在每10分钟新增12.5个,然后每四年减半,最终停止增长。因此不会像纸币那样,政府滥发导致通货膨胀。

五、比特币有实体吗?

由于后面要提到的原因,比特币不可能拥有实体,没法做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币”这种场景,交易都必须通过互联网完成。

你可能会说,钱都有实体,怎么可能存在无形的钱呢?答案正好相反,钱就应该是无形的,那些实体的钱其实是对物质材料的浪费,由于技术不够发达,不得不做成实体。

我小时候买东西,都必须用现金,否则没法证明,自己拥有购买力。只有通过实体的钱,才能保证对方确实收到了钱。如果银行业发达,就不用现金了,可以使用银行卡。支付的时候,对方抄一下银行卡号码,查询银行”这个账户有钱吗”。银行回答有钱,OK,成交。

但是,互联网使得实体的银行卡也不需要了。如果存在一个开放的中央记账系统,任何人都可以查询,你把钱划到老板的账户,老板查询一下,发现收到了,交易自动成交,整个过程都是无形的,还需要什么银行卡呢?

这个中央记账系统已经实现了,就叫做区块链。

六、区块链的作用

区块链就是一个数据库,记载了所有的交易,用作中央记账系统。

每笔交易的核心,就是一句话,比如”张三向李四转移了1个比特币”。为了证明这句话可信,张三为它加上了数字签名。任何人都可以用张三的公钥,证明这确实是张三本人的行为。另一方面,其他人无法伪造张三的数字签名,所以不可能伪造这笔交易。

矿工们收到这句话,首先验证数字签名的可信性,然后验证张三确实拥有这些比特币(每一笔交易都有上一笔交易的编号,用来查询比特币的来源)。验证通过以后,就着手把这句话写入区块链了。一旦写入区块链,所有人就都可以查询到,因此这笔比特币就被认为,从张三转移到了李四。

区块链的作用就是把这句话永久保存下来了,让任何人都可以查看,并且任何人(包括张三本人在内)都无法再修改了。

货币是什么?其实就是这句话。这一句话就完成了一次支付。我们平时用人民币支付,其实只是用纸币表达这条信息。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实时写入/读取中央记账系统(区块链),那么完全可以不携带货币。

七、双重支出

前面说过,交易不可能被伪造。但是,由于每一笔交易都是一串二进制信号,因此可能被复制。举例来说,”张三向李四转移了1个比特币”这句话,可能被其他人复制,也可能被张三自己复制,提交到区块链。

如果这句话被两次写入区块链,就意味着张三可以把同一笔钱花掉两次。但是,第二次写入的时候,查询区块链可以发现张三已经把这笔钱花掉了,从而认定这是不合法的交易,不能写入区块链。因此,复制交易是不可能的。

比较麻烦的是另一种情况,就是张三把同一笔钱付给两个人。他先向区块链提交一个交易”张三向李四转移了1个比特币”,然后又提交了另一个交易”张三向王五转移了1个比特币”。这两个交易都可能被认为是真实的交易,从而进入区块链。因此,必须有办法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情况一:同一个矿工收到了这两个交易。那么他会察觉到,它们不可能同时成立,因此选择其中的一笔写入区块链。

情况二:矿工 A 收到了第一笔交易,矿工 B 收到了第二笔交易,他们各自都会认定这是合法的交易,分别把这两笔交易写入了两个区块,这时区块链就出现了分叉。

比特币协议规定,分叉点之后最先达到6个区块的那个分支,被认定为正式的区块链,其他分支都将被放弃。由于区块的生成速度由计算能力决定,所以到底哪一笔交易最后会被写入区块链,完全由它所在的分支能吸引多少计算能力决定。隐藏的逻辑是,如果大多数人(计算能力)选择相信某一笔交易,那么它就应该是真的。

综上所述,双重支出不可能发生。因为中央记账系统总有办法发现,你把同一笔钱花了两遍。但是,这也说明了比特币的一个代价,就是交易不能实时确认,必须等待至少一个小时。

八、参考链接
How the Bitcoin protocol actually works, by Michael Nielsen

比特币的用途

作者: 阮一峰
日期: 2013年10月25日

这两周,比特币(bitcoin)的价格大幅上涨,我也凑热闹关注了一阵。


比特币价格走势

首先说明,我对比特币所知甚少,从未参与过生产/交易,对它的了解仅限于新闻报道和维基百科,但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看着比特币的价格节节上升,我就在想,它有什么用?

想来想去,我突然悟到,比特币的最佳用途是转移资产!

假设我有100万人民币,需要转移到美国,比特币是最方便的方法。我在国内市场上用人民币买入比特币,然后立刻转手在美国市场上卖出,将所得的美元转入美国银行账户,就一切OK了。

整个过程只要点几下鼠标就行了,非常方便快捷,不需要任何其他手续或证明文件。而且,比特币是24小时连续交易,不要手续费,成本几乎为零。保密性也非常好,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都不会察觉这笔交易,更不要提追踪了。

唯一的风险是,持仓期间价格下跌。但要是买入后立即抛出,价格波动幅度应该不会太大。另外,比特币的价格是全球统一的,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几乎没有价差,不用担心汇兑风险。

虽然还没有试验过,但是我越想越觉得,这种转移资金的方法可行。于是,我马上想到第二个问题,如果比特币真的成为资金转移的首选渠道,会发生什么结果?

它会供不应求!每个人都想买入,所以价格还会不断上涨。比特币总共只有2100万个,它的价格最后很可能会是天价。

但是,我也意识到,任何数字资产其实都可以充当这种高效、快速、低成本的交易中介,只要它被广为接受,且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流动性。比特币在这方面只不过反映了数字货币的优势,只是一个代表而已。说实话,如果腾讯公司有足够的公信力,我觉得Q币也能起到比特币的作用。

当然,腾讯公司或者任何其他商业公司,都很难让人完全信任,所以Q币取代不了比特币。分布式、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控制,正是比特币的一大卖点。

比特币的真正缺点,我现在只想到一个,这也是我想问的第三个问题。如果比特币的价格不断上涨,意味着什么?

很简单,没有人会使用比特币!因为持有者只要一直持有,就能享受价格的不断上涨。在比特币的世界,根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只会发生通货紧缩。今天一个西瓜是1比特币,明天可能是0.5比特币,一年以后也许会到0.05比特币。只要你一直持有,它的购买力就在不断增加,所以你不会使用/出售比特币,只会囤积它。另一方面,对生产者来说,通货紧缩就是噩梦,它意味着同样的产量换回的货币越来越少。

因此,我得到了一个悖论:比特币的用途是货币,但是它不可能当作货币用。

如果比特币能够克服这个缺点,就好了。如果发行量能够在2100万的基础上,每年固定增加一个百分比(比如5%),那我就会比较肯定,它就是未来人类社会的货币。

不过,谁也没有说比特币是完美无缺的,本质上它只是一种分布式算法,完全可能做出改进,也许不久以后就会有人提出比特币 2.0算法,或者其他数字货币的算法。事实上,我认为最大风险来自这里。

再次声明,我没研究过比特币协议,也没有实际操作过。上面只是我的一点臆测,很可能没有考虑周全,结论也可能是错的,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INBlockchain 的开源区块链 ICO 投资原则

by 李笑来, INB (inblockchain.com)

Click here to read in English

  1. ICO 是什么?

ICO 是 Initial Coin Offering 的缩写,是区块链创业公司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有点类似于股票市场上的 IPO。

  1.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指的是一种公开的,由去中心化网络共同维护的账务系统,提供开放的、不可篡改的底层数据服务。

  1. 比特币是什么?

“比特币”这个概念,可以有多重的理解 ——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感到迷惑,或者相互之间很难达成一致理解的根本原因。

首先,比特币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区块链应用。

其次,比特币是一家世界银行,只不过它不属于任何权威管辖,它是由一个去中心化网络构成的。

另外,这家叫做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的世界银行,发行了一个货币,恰好也叫“比特币”。有些人更喜欢使用相对小心的说法,把这个货币指称为 BTC,而不是“比特币”(Bitcoin)。

最后,即便在比特币横空出世的七年后(2017),也很少有人意识到比特币(或者 BTC) 其实也可以被理解为这家叫做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的世界银行的股票。

  1. 什么是山寨币?

在比特币出现之后,前后有几千种加密货币被发行。尽管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早已灭绝,但仍然有少数依然不仅活着,还活得相当不错。比如,莱特币,就是一个著名的山寨币,另外,狗币也算是一个著名的例子。

刚开始的时候,许多人认为那些加密货币只不过是“山寨货”,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价值。后来,见证了那些在他们眼里毫无价值的东西不仅长存而且还不断升值之后,人们开始使用另外一些概念,比如“竞争币”。也许这世界需要不止一家“世界银行”罢?谁知道呢?又,谁在乎呢……

我是这么想的:

在市场上,人们买入的价值有两种:“真正的价值”和“以为的价值”。有个事实不可否认:对于那些买入“以为的价值”的人来说,那些东西和“真正的价值”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

  1. 什么是 MBA 币?

MBA 是我杜撰的一个缩写,代表 Meaningful Blockchain Applications (MBA),即,有意义的区块链应用。所谓的“有意义”,是指这些区块链应用在尝试着解决比特币实际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比特币已经解决过的,就无需再解决一遍了嘛!)

坦白说,我个人认为山寨币并没有解决任何比特币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希望(注意,不是“相信”),最终,这世界其实只需要一个世界银行。

事实上,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区块链应用。也许世界上第二个 MBA 币是 Namecoin,一个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系统。以太坊是另外一个成功的 MBA,使用区块链技术提供一系列的功能,包括智能合约。

迄今为止(2017 年 6 月),许多 MBA 已经运行超过 6 个月,有一些还跑得相当不错。比如,Sia,简单讲,就是提供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类 Dropbox 服务。Steem 是另外一个新晋选手,用区块链技术颠覆了版权领域的商业模式。

  1. 趋势是什么?

在过去的几年里,比特币一直在主导整个区块链世界,流通市值也是最大、占比最高的。然而,到了 2017 年 4 月份,比特币的市值主导地位已经下降至 52%,尽管它的币值与其它区块链资产一样在不断升值。

这是个重要的信号。区块链世界不再是一块儿地上长着一棵树,它已经是一整个森林了。如若果真如此,那么下面的预测大抵上应该是正确的:

在未来,比特币主导地位将不断下降,甚至可能低至 5% 以下。

  1. 过去我们都做了什么?

我个人持有很多比特币。既然我认为比特币是这家世界银行的股份,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我尽量不去消耗我的比特币了。

2014 年之前,我投资了比特股,云币网,并且自己长期维护一个项目,比特沙,一个比特币银行。从 2015 年最后一个季度开始,我和我的团队开始批量投资 MBA 项目,不过,我们长期遵守一个相对比较苛刻的投资原则。我们前后投资了 Sia, Steem, Zcash, QTUM, EOS 等许多项目。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同时投资创业团队的股权以及他们所发行的区块链资产。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参与全球的 ICO 项目。

  1. 我为什么又把我们的投资原则开源?

投资对每个个体来说,也许是最危险的活动,因为这之中所需要的所有一切都不可能是靠基因遗传过来的。

每一次真正的创新出现的时候,一定紧随着大量的骗局。在一个金融创新出现的时候,更是如此。

投资区块链创业公司或他们所发行的区块链资产,是极其危险的,因为绝大多数人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那传闻中的极大回报,而不是因为他们真正理解那些区块链应用所能够创造的价值。

我们希望能通过开源我们的投资原则保护我们自己。即便是往好了说,这个利他行为也只不过是出于私心:骗局越少,我们越安全。

  1. 原则

有时候,阐述原则远不如问一些简单却又准确的问题来得容易。通过不断挣扎着为那些恰当的问题寻找绝对的答案,我们就自然而然地遵守了那些原则。以下是一些我们在决定是否投资之前反复深入向自己提问的问题:

这世界真的需要这东西吗?
它解决了什么原本没有被解决的问题?
去中心化在这件事儿上真的必要吗?
它真的必须账务公开吗?
账务公开的存在真的会提高它的效率吗?
它在多大程度上更接近一个 DAC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corporation, 去中心化自制公司)?
如果我们决定投资,那么我们应该用我们资金的多大比例去投资?

就这些了。简单的问题需要最艰难的思考才能找到更准确更实在的答案。

  1. 两个类比

看看镜子里罢,那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和外面的一模一样,却可能是反过来的,不仅仅是各个物件都反过来了,连顺序都可能是反过来的。投资这事儿貌似就是发生在镜子里,在这个领域里,无论什么都看起来那么熟悉,那么简单,但,那些天真的投资者并不明白他们实际上在镜子里,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所见所闻和他们过往在外面的完全不一样,机会看起来很危险,诱饵闻起来香喷喷。

另外一个好类比是驾驶。如果你是个中国人,到日本开车会很不习惯,因为他们开的是右舵车,你一会儿就迷糊了,因为你之前只习惯开左舵车。更糟糕的是,那可是开车啊,速度很快啊,一不小心就把自己弄死了…… 所以啊,开车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年轻人和比特币

我们已经提到过很多次千禧一代这个概念。它指的是1984年到2000年出生的一代人。因为这一代人在2000年之后才成年,所以被称作千禧一代。有很多针对千禧一代的研究,包括他们的职业习惯、生活方式、消费喜好等。千禧一代的喜好能影响很多事情。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甚至说,比特币的繁荣跟千禧一代也有关系。

文章引用了风险投资公司区块链资本的一份调查,调查中发现,只有2%的美国人拥有比特币,但是有4%的千禧一代拥有比特币,男性比例更高,达到6%。而且,接受调查的千禧一代中,超过50%的人认为比特币是积极的技术创新,超过25%的人认为比特币比银行安全。

《金融时报》的文章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让千禧一代更喜欢比特币。

首先,千禧一代对19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很陌生,没什么记忆,因为当时他们年龄太小了。文章作者认为,这种陌生感让千禧一代意识不到,今天的比特币狂热跟当年的互联网泡沫有相似之处。

其次是文化因素。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数字货币,不受任何监管限制,这种高风险本身就对千禧一代有很大吸引力。而且,千禧一代通常要比他们父母那一代的财务压力更大。文章引用一位年轻人的话说:“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没什么本钱去投资,所以他们更可能去投资有机会获得巨大回报的东西。(而且)我们不用养家或还贷,所以能够承担这些风险较大的赌博。”

第三个原因是错失恐惧症,也就是害怕错过大机会的心理。当然,每一次泡沫背后都有这个原因。人们因为害怕错过而买入,而不是因为理性分析后特别看好而买入。

总之,《金融时报》认为,千禧一代更喜欢比特币,有这三个原因:没有经历过泡沫、因为穷而风险偏好更高,以及害怕错失机会

技术大神:区块链的本质是什么

布莱恩·贝伦多夫(Brian Behlendorf)是开源软件行业的传奇人物。他是世界使用排名第一的Web服务器软件的主力开发者, 还是世界经济论坛的首席技术官。2016年时,贝伦多夫加入了Linux基金会旗下的超级账本项目(Hyperledger Project)担任执行董事。超级账本项目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透明、共享、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薄技术,并且让这一技术成为金融业、银行业、制造业、保险业和物联网的技术支撑。它是一个致力于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开源项目,包括IBM、英特尔和摩根大通在内的很多公司都是这个项目的成员。

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举办的活动上,贝伦多夫解释了他理解中的区块链。新媒体新芽整理他的演讲。

贝伦多夫说,区块链包括了两个概念:

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是一个独特的数据库,它记录的内容不会被篡改,而且永远不会丢失。智能合约是交易双方互相联系的工具,比如如果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打赌,明天北京会下雨,然后用智能合约记录这个打赌。如果没下雨,智能合约会自动把钱交给赢了的人。

区块链技术可以追踪产品的一切。比如,钻石行业曾经联手建立了一个项目,来阻止暴力冲突地区开采出的“血钻”进入市场。在这个项目中,钻石被开采出来那一刻,就被记入区块链,此后的交易、运输每个环节都被记录下。如果你买到一颗钻石,区块链里没有它的记录,那么,它就是一颗来源不明的钻石,很可能就是“血钻”。

同样,如果把房地产数据放到区块链上,就能追踪到交易的每个过程,知道这个房子曾经的房主是谁、是否曾经被抵押过,历史上交易过几次,而且,这种记录都是不可被篡改的。

贝伦多夫说,区块链服务可以按照公有和私有,许可和非许可来划分。公有和私有指的是谁可能读取区块链,是所有人都可以,还是只有指定的人可以;许可和非许可是指谁能写区块链。个人的健康数据是非公开许可的,数据只有指定人读取,但是会有很多人可以写记录;房屋数据是公开许可的,很多人可以读取到数据,也能写数据。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公开非许可的,很多人可以读取到数据,但是不能写数据。

贝伦多夫也提到了区块链的安全问题。他说,所有的软件都有漏洞,区块链中也会潜伏危险,“黑客能用垃圾数据来冲垮我们的系统。此外,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逆性,一旦漏洞发现,可能会导致永久不可逆的数据泄露。”因此,

当区块链承载了个人数据,也就需要第三方监督,也就是所谓的“社群合约”,“它可以是国家的法律,或人为的规定。但无论是什么,一定要对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有一定的治理。”

他还建议区块链技术的开发者,“一定要尤其注意那些添加的新节点。它们很可能为垄断者所利用。”

使用 Go 语言打造区块链(一)

作者:Ivan Kuznetsov
中文翻译:李笑来
原文链接:https://jeiwan.cc/posts/building-blockchain-in-go-part-1/

第一部分:基础原型

简介

区块链是二十一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它正在不断成熟,它的诸多潜力正在逐步实现中。本质上来看,区块链只不过是一个分布式的数据库。之所以区块链独特,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私有数据库,而是一个公开的数据库,即,每一个使用它的人拥有这个数据库的全部或者至少一部分。任何一个新的数据记录,只能在多数数据库持有者(维护者)的多数同意之后被加入数据库。正因如此,区块链使得加密货币以及智能合约成为可能。

在这个系列文章中,我们将打造一个简化版本的加密货币,它将基于一个简化版本的区块链实现。

区块(Block)

让我们先从区块开始。在区块链里,价值信息存储在区块之中。比如,比特币的区块存储交易记录,而交易记录是任何加密货币的核心。除此之外,区块里还包含有技术信息,比如它的版本号,当前的时间戳,以及上一个区块的哈希(Hash)。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所实现的并不是像比特币那样完整的区块链,而是一个简化版本的区块链,它只含有最基本的核心信息。差不多是这样:

1
2
3
4
5
6
type Block struct {
Timestamp int64
Data []byte
PrevBlockHash []byte
Hash []byte
}

在这里,Timestamp是当前的时间戳(即,区块被创建的时间),Data是区块中包含的价值信息,PrevBlockHash 存储的是上一个区块的哈希,而Hash 保存的是当前区块的哈希。在比特币的标配中,Timestamp、PrevBlockHash、Hash是区块的头部数据(Block headers),构成一个单独的数据结构;而交易记录(Transactions,在我们这个版本中就是 Data),是另外一个单独的数据结构。而我们在这里为了简化,把数据结构混在了一起。

那我们如何计算哈希呢?计算哈希的方式是区块链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正是这个特性使得区块链如此安全。关键在于,计算哈希是一个计算起来很困难的工作,它需要时间,哪怕是在很快的计算机上(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买比 CPU 计算能力更强悍 GPU 甚至专门的 ASIC 芯片做矿机的 原因)。这是故意如此设计的,这么做的结果是,往区块链(数据库)里添加新的区块(数据)有一定的困难,以此保证一旦新的数据被加入,往后很难篡改。以后的文章里会进一步讨论并实现这个机制。

现在呢,我们只需要把区块里的各个字段关联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一个 SHA-256 哈希。让我们调用一下 SetHash这个方法:

1
2
3
4
5
6
func (b *Block) SetHash() {
timestamp := []byte(strconv.FormatInt(b.Timestamp, 10))
headers := bytes.Join([][]byte{b.PrevBlockHash, b.Data, timestamp}, []byte{})
hash := sha256.Sum256(headers)
b.Hash = hash[:]
}

接下来,依据 Golang 的常用方式,我们将实现一个函数,以便更简单地创建区块:

1
2
3
4
5
func NewBlock(data string, prevBlockHash []byte) *Block {
block := &Block{time.Now().Unix(), []byte(data), prevBlockHash, []byte{}}
block.SetHash()
return block
}

就这么简单。

区块链(Blockchain)

现在,让我们来实现区块链。本质上来看,区块链只不过是一个特定结构的数据库,它是一个有序的,反向链接的列表(back-linked list)。这就意味着说,区块是按照插入的顺序排列的,每个区块都链接到上一个区块。这样的结构,使得使用者可以很快地在区块链中获得最新的区块,也可以很有效率地通过区块的哈希获得某个区块。

在 Golang 中,这种结构可以用数组(Array)与数图(Map) 实现:数组用来维护有序哈希(在 Go 语言中,数组是有序的);数图(Map) 用来维护 hash → block 对。不过,在我们的区块链原型中,我们只需要数组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暂时不需要通过哈希获取区块。

1
2
3
type Blockchain struct {
blocks []*Block
}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区块链!我从来没想到竟然会这么简单!

现在,我们要想办法往区块链里添加区块了:

1
2
3
4
5
func (bc *Blockchain) AddBlock(data string) {
prevBlock := bc.blocks[len(bc.blocks)-1]
newBlock := NewBlock(data, prevBlock.Hash)
bc.blocks = append(bc.blocks, newBlock)
}

这就完事儿了?或者……?

为了添加新的区块,我们需要一个已经存在的区块,可现在我们的区块链里面没有任何区块!于是,在任何区块链中,应该至少有一个区块,这第一个区块,被称为“创始块”(Genesis Block)。来,让我们实现一个方法去创建这个“创始块”:

NewGenesisBlock() *Block {
1
2
return NewBlock("Genesis Block", []byte{})
}

现在我们就可以创建一个函数,用来创建一个已含有“创始块”的区块链了:

1
2
3
func NewBlockchain() *Blockchain {
return &Blockchain{[]*Block{NewGenesisBlock()}}
}

让我们来看看这区块链是否能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func main() {
bc := NewBlockchain()
bc.AddBlock("Send 1 BTC to Ivan")
bc.AddBlock("Send 2 more BTC to Ivan")
for _, block := range bc.blocks {
fmt.Printf("Prev. hash: %x\n", block.PrevBlockHash)
fmt.Printf("Data: %s\n", block.Data)
fmt.Printf("Hash: %x\n", block.Hash)
fmt.Println()
}
}

输出结果是:

1
2
3
4
5
6
7
8
9
Prev. hash:
Data: Genesis Block
Hash: aff955a50dc6cd2abfe81b8849eab15f99ed1dc333d38487024223b5fe0f1168
Prev. hash: aff955a50dc6cd2abfe81b8849eab15f99ed1dc333d38487024223b5fe0f1168
Data: Send 1 BTC to Ivan
Hash: d75ce22a840abb9b4e8fc3b60767c4ba3f46a0432d3ea15b71aef9fde6a314e1
Prev. hash: d75ce22a840abb9b4e8fc3b60767c4ba3f46a0432d3ea15b71aef9fde6a314e1
Data: Send 2 more BTC to Ivan
Hash: 561237522bb7fcfbccbc6fe0e98bbbde7427ffe01c6fb223f7562288ca2295d1

(竟然)完工!

结论

我们创建了一个极简的区块链原型:它只不过是一个由区块构成的数组,每个区快链接指向上一个区块。当然,真正的区块链远比这个复杂的多。在我们的区块链里,添加一个新区块非常快,非常容易;但是在真正的区块链中添加一个新的区块需要更多的工作:在获得添加区块的允许之前要做很繁重的计算才行(这个过程被称为“工作证明机制”,即,“Proof-of-Work”,POW)。并且,区块链是一个没有主权的分布式的数据库。因此,任何一个新的区块在被加入之前,必须经过网络中其它参与者的确认与允许(这个机制被称为“共识机制”,“Consensus”)…… 还有,我们的区块链里,还没有任何交易记录呢!

未来的文章里,我们将进一步实现这些特性。

链接:

Full source codes: https://github.com/Jeiwan/blockchain_go/tree/part_1
Block hashing algorithm: https://en.bitcoin.it/wiki/Block_hashing_algorithm

阿里曾鸣:区块链能挑战BAT吗?

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在微信公号“曾鸣书院”讨论区块链问题时,把互联网早期历史拿来作为参照。

曾鸣说,他个人的直觉是,

今天的区块链大概类似于互联网的1990年左右,“在快速改进的各种基础设施和百花齐放的各种应用之间,至少还得两三年的磨合,才能孕育出成功的大应用。”

互联网第一款大规模应用是浏览器。今天硅谷知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正是浏览器的创造者之一。他在1993年开发出了Mosiac浏览器。马克·安德森联合创办的浏览器公司网景在1995年上市,由此开启了互联网大爆发时代。浏览器出现之后,1994年雅虎和亚马逊创立,1995年eBay创立,1998年谷歌创立。它们分别代表着信息聚合、电子商务和搜索。在曾鸣看来,区块链的第一次大爆发,同样,应该也会有几个不同领域的大应用出现。但是今天的区块链应用,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拥有千万或者上亿用户。这也意味着,“今天我们肯定还处于区块链前商业期。大部分关于区块链未来伟大前景的讨论还只是猜想而已。”

对于“区块链能挑战BAT吗”这个问题,曾鸣的观点是,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正如“在雅虎时代思考Facebook是毫无意义的。”

曾鸣说:“任何颠覆性的创新都是从边缘开始的。在任何大变革的早期,能让人看懂的东西肯定都不够颠覆,从而价值也不够大。但真正有价值的,早期肯定也是绝大部分的人看不懂的。然而,绝大部分看不懂的项目最终都是失败的实验。”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对今天的区块链的看法。

曾鸣:区块链是颠覆性技术吗?

在“三点钟火星财经学习成长群”里,蓝港互动创始人王峰提问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像腾讯百度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面对区块链的机遇时,是否会像当年的联想海尔面对互联网一样,错过一个时代性的机会?

曾鸣的回答是,首先,其实像阿里腾讯百度这样的公司,在区块链上已经有足够布局;其次,讨论这个问题,必须回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也就是区块链本身是不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如果是,就会出现像BAT这样大体量的领先企业;如果不是,就很难出现跟BAT等量齐驱的企业。”

对这个问题,曾鸣的观点是,尽管有坚定的信仰者觉得区块链一定是颠覆性技术,但他认为现在仍然难以判断。他以移动互联网为例。移动互联网刚出现时,曾鸣当时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还是一个延续性的技术。因为,如果是颠覆性技术,像阿里这样的公司就会面对巨大挑战;如果不是,那就会幸运得多。事后看来,如果以满分100分来评判一个技术是否是颠覆性的,移动互联网是60分左右。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确产生了像今日头条、快手这样的公司,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像BAT这样体量的千亿美金公司;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巨头像阿里和腾讯也都比较顺利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

不过,曾鸣也提醒,同一个技术,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公司,颠覆性也是不同的。比如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行业一定是颠覆性技术,它彻底摧毁了过去的手机巨头比如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泡沫几乎是一个大变革早期必然的现象,但在宏观上泡沫几乎无可避免,跟在微观上你自己在泡沫中能不能够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自律,这是两码事。重要的不是在狂欢的时候你能够跑多快,更多的是在低谷时你要坚持住。”

曾鸣引用了马云的话来说明这点。马云一直强调阿里和阿里人必须是非常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有理想才能走得远,但另一方面必须非常现实,才能在面对当下的挑战时活下来。当然,曾鸣也说,

“谈理想很容易,真正难的是能不能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这个世界很公平,你拿到了短期利益就很难拿到长期利益,要想拿到长期利益,就必须放弃一些短期利益。”

骗子、假先知一夜暴富背后:区块链是回归互联网本来意义唯一希望

区块链就是未来,也是一种回到互联网本来意义的方式。

编译 | 张震、Edison、Rik

来源 | 纽约时报杂志

这组词序并没有任何意义,真正让它们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这个词序是由一个被称为 MetaMask 的软件专门为我一个人生产的。

用密码学(cryptography)术语表达,就是助记词(seed phrase)。这组词汇读起来感觉毫无连贯性而言,却可以转变成一把钥匙,打开数字银行账户,或者进行在线认证。而且只需几步就完成了。

电脑在屏幕上告诉我要保证我的助记词的安全:写下来或者放在电脑上一个安全的地方。我匆匆的将 12 个单词写在便签纸上,然后点击了一个按钮,就变成了 64 个看起来毫无规律可言的字符:

1b0be2162cedb2744d016943bb14e71de6af95a63af3790d6b41b1e719dc5c66
这在密码学中被称为「密匙」:这是一种身份验证的方式,但与现实生活中拿钥匙开锁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的助记词每次都可以产生准确的字母顺序,但如何对钥匙的初始词组进行反工程尚不可知,这就是为什么将种子词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密匙的字母会进行两次的转变,创造一串新的字符:

0x6c2ecd6388c550e8d99ada34a1cd55bedd052ad9
这一串字符就是我的以太坊(Ethereum)区块链的地址。

在过去一年间,加密货币比特币的价值增长了超过 1000%,以太坊与比特币属于同一类货币。

以太坊拥有自己的货币,最著名的就是以太币,但这个平台不仅拥有钱,它的范围更加广泛。你可以把的以太坊的地址看成类似银行账户、邮箱地址或者一个社保号。

目前,它在的电脑上就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字符,但只要我想进行任何的交易,比如参与一个众筹活动或者进行一个在线的公投,这个地址就会传给出一个临时的计算机网络,对交易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会再一次传到更大范围的网络,会有更多的机器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胜出者会单独对这笔交易进行记录,在以太坊的历史上,每笔交易都进行了规范的记录。

因为这些交易都是通过一种有序的数据「块」进行登记,所以这个记录就被成为区块链。

完成整个交易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种体验与平常的网络生活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但从技术层面来看,确实相当的神奇,有一些东西在 10 年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在不依赖传统机构建立信任的情况下,我成功的完成了一笔安全交易。没有中间商;没有社交媒体网络收集我本次交易的数据以便更好的进行广告的精准推送;没有信用机构跟踪这次活动以便进行经济可信状况的建构。

是这个平台让所有的这一切成为了可能吗?

不过,没有人拥有这个平台。没有风投资本家投资以太坊,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公司。

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以太坊比任何一家私营公司都更加的民主。没有专制领导的咆哮。只要加入这个社区,做一些工作,你就是在帮助驾驶以太坊这艘航船。

同比特币以及其他大多区块链平台一样,以太坊更像是一个蜂巢,而非一个正式的实体。它的界线很模糊,是一种扁平化的等级制度。

还有另外一面:在这个蜂巢中,有一些人通过他们的劳动,所积累的账面净值已达到数十亿美元,2017 年一月一日,以太币的价值只有 8 美元,而一年以后,这个价值就达到了 843 美元。

对于这种转变,你可能会是一种蔑视的态度,觉得不值一提。毕竟,比特币和以太币价值失控性的增长绝对是非理性蔓延的典型案例。这种神秘的技术突破目前看起来与登录网站进行信用卡还款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为什么要关心这样一种技术呢?

但这种蔑视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

从互联网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学习到了一件事情,这种软件架构看似神秘,可这种技术一旦发展成更加宽泛的计算,则会释放出深远的力量,影响全球。

如果邮件标准在 20 世纪 70 年代予以采用,将公匙和密匙作为一种默认设置,从索尼到 John Podesta(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竞选总干事)的每个人都将不会再受到大规模邮件被黑的困扰,数百万的普通用户也不用再身份盗用的问题。

如果,万维网的发明人 Tim Berners-Lee 在最初的标准中采纳定位社交身份协议,今天我们可能就没有 Facebook 了。

以太坊这类区块链背后坚定的信仰者认为,分布式的信任网络是软件架构的一个进步,历史一定会证明它的伟大意义。这种期望进一步推涨了加密货币的价值。

但是,比特币泡沫很可能最终会成为区块链真正意义上的一个狂欢。很多追捧者认为,对这种新技术的期许并不在于到取代我们现有的货币,而是取代我们当前对互联网的观念,同时将网络世界拉回到一个去中心化的平等体制。

如果你相信这些追捧者的言论,区块链就是未来。但这也是一种回到互联网本来意义的方式。

在无限的资源和全球连接这种乌托邦梦想的激励下,在过去的这些年,互联网似乎变成了一个替罪羊:成为了我们所面临的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

俄罗斯黑客在 Facebook 上利用虚假新闻瓦解了民主体制;推特和 Reddit 上仇恨言论肆虐;极客精英们的巨大财富使得收入不平等状况加剧。

对于我们很多在互联网初期就开始使用网络的人来说,最近的几年让我们有一种堕落之感。

互联网本来承诺成为由大量小报、博客、自建的百科等新媒体;二十世纪主导大众文化的信息巨头本应该让位给更加去中心化的体制,一种合作性的网络而不再是一个具有等级制度的传播渠道,反映出互联网本身的点对点架构。

然而今天的网络不再是乌托邦,充斥着金融泡沫、垃圾信息和无数的其它问题。但是,人们总猜想堕落的背后隐藏着进步

去年,这样的侥幸最终坍塌。在互联网,怀疑并不是什么新的事物。不同之处在于,批评的声音更多的是来自以前对网络极度推崇的人。

「我们想要对互联网进行修补,」Walter Isaacson 说。他是乔布斯传记的作者,这句话是他在川普当选几周后写的一篇文章中所说。

「经过 40 年的发展,互联网开始腐化,不仅仅是互联网还有我们。」谷歌前战略官 James Williams 告诉《卫报》:「注意力经济的活力正结构性的危害人类的意志。」

纽约顶级的风投公司 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管理合伙人 Brad Burnham 在博客上抱怨数字时代的准垄断所导致的额外危害:

「在 Facebook 无差异化的内容洪流中,出版社发现自己正变成商品内容供应商。谷歌搜索算法的一个微小变化就能导致一家网站财富的流失。当亚马逊决定在中国直接采购商品并重新规划自己商品的需求时,制造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销售下滑。」(Burnham 的公司投资了我在 2006 年成立的公司;等到 2011 年公司被出售时,我们之间并没有财务关系。)

甚至是网络的发明人 Berners-Lee 也写了一篇博客表明自己的忧虑,以广告为基础的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创造了一种环境,「让人震惊或者专门为吸引偏见所发布的虚假信息,像野火一样在网络上肆意传播。」

对于大多数评论家来说,解决这些巨大的结构性问题的办法就是,要么提出关于这些工具危险性的新忠告,比如掉我们的智能手机,让孩子们远离社交媒体,要么只能借助于强有力的监管和反垄断手腕:使科技巨头与其他对公共利益至关重要的行业(如早先的铁路或电话网络)一样受到审查。

这两个想法都值得赞扬:我们可能应该制定一套新的习惯来管理我们如何与社交媒体进行互动。看起来像 Google 和 Facebook 这样强大的公司就应该像电视网络一样面临相同的监管审查,这完全是明智的做法。

但这些干预措施不太可能解决网络世界面临的核心问题。

毕竟,在上世纪 90 年代不仅仅是司法部的反垄断部门质疑微软的垄断权力,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软件和硬件,比如网络、开源软件和苹果产品,这些都破坏了微软的主导地位。

以太坊(Ethereum)这样的平台背后的区块链布道者认为,软件、密码和分布式系统方面的一系列先进技术,有能力解决当今的数字问题。比如,在线广告的腐蚀性激励机制;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的准垄断;俄罗斯的误报运动。

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的发明可能会比任何反垄断规则更有效地挑战科技巨头的霸权。他们甚至声称,为资本主义的赢家通吃模式提供了一个替代方案,而不会把财富不平等推到了强盗贵族时代以来没有见过的高度。

这一补救措施在任何普通科技消费者了解的产品中都尚不可见。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进入主流认可的区块链项目就是比特币,但它正处于一个投机泡沫中。

骗子、假先知一夜暴富背后:区块链是回归互联网本来意义唯一希望

这场泡沫使得连上世纪 90 年代的互联网 IPO 热潮看起来都只能算是邻居的车库拍卖。这里存在着困扰所有试图理解区块链人的一个认知冲突:这场很可能发生的革命的潜在力量正在被它所吸引的人群积极地削弱,这群人是名副其实的骗子、假先知和雇佣兵。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那些追求开放和去中心化网络的技术专家们发现自己被一群想一夜暴富的机会主义者所包围。

问题在于,泡沫破灭后,区块链的真正承诺能否持久。

对一些现代科技史的学生来说,互联网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剧本。

就像 Tim Wu 在他 2010 年出版的书中提出的「总开关」那样,所有主要的 20 世纪信息技术都有一个相似的发展模式。从一开始爱好者和出于好奇心和社团的玩具,到最后终结于跨国公司对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持续关注。Wu 称这种模式为周期,至少在表面上,互联网以令人信服的准确度符合这样的周期。

互联网最初是由政府资助的学术研究项目和业余爱好组成的大杂烩。但万维网首次进入大众想象中的 20 年后,它在谷歌、Facebook 和亚马逊——也间接地从苹果公司——这些在资本主义史上最强大、最有价值的公司中诞生了。

区块链的倡导者并不接受这一周期的必然性。

他们认为,事实上,互联网的根本比以前的信息技术更彻底地开放和分散,而且如果我们成功地坚持这种根本,它本可以保持这种状态。网络世界就不会被少数信息时代的巨头主宰;我们的新闻平台也不会这么容易受到操纵和欺诈;身份盗窃将远不这么常见;广告收入也将分布在更广泛的媒体领域。

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将互联网看作是相互堆叠在一起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系统,就像考古挖掘中的地质层一样。

其中一层是由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开发的软件协议组成的,并在 90 年代达到了临界数量,至少在受众方面是如此。(协议是通用语言的软件版本,是多台计算机同意彼此通信的一种方式。有一些协议控制着互联网原始数据的流通,有一些协议控制发送电子邮件消息,以及有一些协议定义网页地址。)

然后在他们之上,是另一层基于网络的服务——Facebook、谷歌、亚马逊、Twitter——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基本上都是这些服务掌控互联网世界。

第一层——我们称为 InternetOne——是建立在开放协议之上的,而开放协议则依次由学术研究人员和不归属与任何人的国际标准组织定义和维护。

事实上,最初的开放性仍然存在于我们周围,以一种我们可能不太能意识到的方式。电子邮件仍然是基于开放协议 POP、SMTP 和 IMAP;网站仍然使用开放协议 HTTP 服务;比特仍然通过互联网的原始开放协议 TCP/IP 传输。

你完全不需要了解这些软件协议是如何在技术上运转的,就可以直接享受它们带来的好处。他们共有的关键特征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如果你想建立一个网页,你不需要向拥有 HTTP 协议的公司支付授权费;如果你想用 SMTP 发送电子邮件,你不必向广告商出售你的部分身份。与维基百科一样,互联网的开放协议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基于人民群众的产品。

要理解这些协议的好处是多么巨大而又难以察觉,那就想象一下其中一个关键标准没有被开发出来会是怎么样。

例如,我们用来定义地理位置的开放标准 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最初由美国军方开发,在里根政府时期首次被用于民用。在大约 10 年的时间里,它主要被航空工业使用,直到个人消费者开始在汽车导航系统中使用它。

现在我们有了智能手机,可以从我们头顶的 GPS 卫星接收到信号,我们利用这一非凡的力量做了各种事情,从寻找附近的餐馆、玩 Pokemon Go,到协调救灾力量,无所不包。

但是,如果当年军方把全球定位系统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又会怎样呢?

那么,估计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某个时候,表明消费者对建立精确的地理坐标感兴趣的一个市场信号可能会流向硅谷和其他科技中心的创新者,因为这样就可以把这些位置投影到数字地图上了。

竞争对手之间肯定会有几年激烈的竞争,他们都会把自己的专用卫星送入轨道,推进自己的独特协议。但考虑到从单一常见的方法验证位置的效率,最终市场会选定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模型。

我们就叫那个假想的公司 GeoBook 吧。

最初,对于试图在硬件和软件中建立定位意识的消费者和其他公司来说,全面拥抱 GeoBook 将是一种飞跃。但慢慢地,一个更黑暗的故事将会出现:

一个能够追踪全球数十亿人动向的单独一家私人公司,会建成一个基于我们移动位置的广告巨头。任何试图构建地理感知应用程序的初创企业在强大的 GeoBook 面前都很脆弱。适当的愤怒论战将会被写来谴责天空中这个老大哥的公众威胁。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原因很简单。

地理定位,就好像网页和电子邮件地址和域名的位置一样,是一个我们用开放协议解决了的问题。正因为这是一个我们没遇到的问题,我们很少考虑到 GPS 是有多么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以及在它的基础上开发了多少不同的应用。

开放的,分散的网络在 InternetOne 层上非常活跃而且运转良好。但是自从我们在 90 年代中期在万维网上安定下来之后,我们就很少采用新的开放标准协议了。

在 1995 年之后,技术专家所解决的最大的问题——许多是围绕着身份、社区和支付机制——都留给了私营部门去解决。这在本世纪初带来了一个强大的互联网服务层,我们可以称之为 InternetTwo。

尽管互联网开放协议的发明者们极具聪明才智,但他们没有把一些关键元素放进开放协议。这些元素后来被证明对网络文化的未来至关重要。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建立一个安全的开放标准来在网络上确定人类的身份。

信息的单位可以被定义——网页、链接、消息——但是人们没有自己的协议:没有办法定义和分享你的真实姓名、你的位置、你的兴趣,或者(也许最重要的是)你和其他网民的关系。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主要的疏忽,因为身份正是一个能从公认的解决方案中获益的问题。

它是以太坊的创始人 Vitalik Buterin 所描述的「基础层」基础设施:诸如语言、道路和邮政服务、商业和竞争发生的平台实际上都是通过在公共领域的底层来支持实现的。

在线下,我们没有一个开放的市场来购买实体护照或社保号码;我们有一些大多由国家力量支持的著名权威机构,用这些权威来想别人证明我们就是我们所声称的那个人。

但在网络上,私人部门突然介入,填补了这一真空。因为身份具有普遍问题的特征,所以市场受到了很强的激励要以一个共同的标准来界定你自己和你认识的人。

经济学家们称之为「报酬递增」或「网络效应」的自我强化反馈循环开始生效,经过一段时间在涉及如 Myspace 和 Friendster 的社交媒体初创企业的实验后,市场决定了什么才是本质上明确你自己和你所认识的人的专有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 Facebook。

Facebook 的用户超过 20 亿,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上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的整个互联网。成立仅 14 年,用户的增长就使它成为世界上第六大最有价值的公司。

Facebook 是可以划分 InternetOne 经济和 InternetTwo 经济的鸿沟的终极体现。没有一家私营公司拥有定义电子邮件、GPS 或开放网络的协议,但是有一个公司拥有能够定义今天的 20 亿人社会身份的数据——而有一个人,名叫 Mark Zuckerberg,拥有该公司的绝大多数表决权。

如果你认为集中式网络的兴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循环,而早期网络开放协议的理想主义是一种青少轻狂的错误意识,那么我们就没什么理由再去烦恼我们是怎么放弃了 InternetOne 时期的愿景。究竟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堕落的国家,没有办法回到伊甸园,还是说伊甸园本身就是一种必将被集权破坏的幻想。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试图恢复 InternetOne 的架构都没有意义;我们唯一的希望是通过监管和反垄断行动,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控制这些企业巨头。

这是古老的 Audre Lorde 格言的变体:「主人的工具永远不会拆除主人的房子。」你不能通过提供更多的技术解决方案来解决技术为我们创造的问题。你需要在软件和服务器领域之外找到足以匹敌的外来力量才能瓦解垄断集团。

但是在这个类比中,主人的房子是一个双层小楼。上层建筑确实是无法用建造它的工具来拆除的,但是那下面的开放协议仍然有潜力去建造更好的东西。

对开放协议复兴最有说服力的倡导者之一 Juan Benet 是一个出生在墨西哥的程序员。

他现在住在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市郊的一个小巷的三居室出租屋里,住户就是他和他的女友、另一个程序员,加上一个不停变化的客人,一些客人属于 Benet 的组织:协议实验室(Protocol Labs)。

在九月的一个温暖的日子里,Benet 穿着一件黑色的协议实验室卫衣在门口迎接我。这个空间的内部让人想起了 HBO 的「硅谷」里的孵化器/联谊会会堂。它的客厅被一排黑色的电脑显示器所霸占。

在门厅里,「欢迎来到瑞文戴尔(Rivendell)」的字样在白板上潦草地写着,这是对「指环王」里艾雯城(Elven city)的一种致敬。「我们把这房子叫做瑞文戴尔,」贝内特不好意思地说,「但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瑞文戴尔。这里没有足够的书、瀑布或是精灵。」

Benet 现年 29 岁,他认为自己是上世纪 90 年代末和 21 世纪初曾短暂繁荣过的第一场 P2P 革命的孩子,那场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像 BitTorrent 这样通常是非法地传播媒体文件的网络推动的。

那场最初的繁荣在很多方面都是互联网分散的开放协议根源的逻辑延伸。互联网已经表明,你可以在基于群众的网络中可靠地发布文档。像 BitTorrent 或 Skype 这样的服务将这种逻辑带到下一个层次,允许普通用户在互联网上添加新功能:创建一个分布式的(主要是盗版的)媒体库,就像用 BitTorrent 那样。或者帮助人们通过互联网拨打电话,就像使用 Skype 一样。

Benet 坐在瑞文戴尔里的客厅/办公室里告诉我,他认为随着 Skype 和 BitTorrent 的兴起,21 世纪初就像是「P2P 的『盛夏』」——它的黄金时期。

「但后来,P2P 就撞上了一堵墙,因为人们开始喜欢集中的架构。」他说,「部分由于 p2p 业务模式是由盗版驱动的。」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生 Benet 以一种让人想起 Elon Musk 的方式说话:当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睛扫视着你头顶上的一片空气,就像他在看一个看不见的提词器来寻找措辞一样。

他对协议实验室正在发展的技术充满热情,但也热衷于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环境中。对于 Benet 来说,从分布式系统到更集中的方法的转变,几乎没有人能预料到。

「游戏规则、管理所有这些技术的规则非常重要。」他说,「我们现在所构建的结构将会描绘出未来 5 年或 10 年后截然不同的图景。」

他接着说:「当时我很清楚,P2P 是一件特别的事情。但当时我并不清楚的它的风险有多高。我当时没有意识到我必须接过接力棒,现在轮到我来保护它了。

协议实验室正是 Benet 试图接下这根接力棒的尝试,它的第一个项目是对互联网文件系统的彻底改革,这个系统包括我们用来定位网络上网页位置的基本方案。

Benet 把他的系统称为 IPFS,这是「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的缩写。

当前的协议 HTTP 将网页从一个单一的位置下载下来,并且没有内置的机制来归档在线页面。而 IPFS 允许用户从多个位置同时下载一个页面,并包括程序员所称的「历史版本控制」,这样过去的迭代就不会从历史记录中消失。

为了支持该协议,Benet 还创建了一个名为 Filecoin 的系统,该系统将允许用户有效地出租未使用的硬盘空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数据的 Airbnb)

「现在,地球上有无数待机或闲置的硬盘驱动器,以至于它们的所有者只是在赔钱,」Benet 说,「因此,你可以将大量的供应带上线,这将降低存储成本。」

但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协议实验室的雄心远不止这些项目,Benet 的更大使命是在未来几年支持许多新的开源协议。

为什么互联网会从开放走向封闭?

一部分解释在于「不作为」这一原罪:当新一代的程序员开始着手解决 InternetOne 未解决的问题时,只要程序员保持系统闭源,就会有几乎无限的资金来源进行投资。

InternetOne 开放协议成功的秘诀在于,它们是在大多数人都不关心网络网络的时代发展起来的,因此他们能够悄悄地达到临界数量,而不必对付富有的企业集团和风险资本家。

不过,到 21 世纪中期,像 Facebook 这样有前途的新公司,即使在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之前,也能吸引数百万美元的融资。而且,私人部门的资金确保了公司的关键软件保持关闭状态,以便为股东获取尽可能多的价值。

然而,正如风险投资家 Chris Dixon 指出的那样,还有另外一个在本质上比金融更具有技术性的因素。

「假设你想建立一个开放的 Twitter,」Dixon 坐在 Andreessen Horowitz 纽约办公室的会议室里解释说,他是那里的一位普通合伙人。「我在 Twitter 上叫做 @cdixon,那你怎么存储这个信息呢?你需要一个数据库。」

像 Facebook 或 Twitter 这样的封闭架构将用户的所有信息——他们的操作、他们的点赞和照片、他们在网络上与其他个人的关系图谱——放入一个由公司维护的私有数据库中。每当你查看你的 Facebook 新闻提要时,你都可以访问这个数据库非常小的一部分,只看到与你相关的信息。

运转 Facebook 的数据库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复杂操作,依赖于遍布全球的成千上万的服务器,由地球上最杰出的工程师们监管。从 Facebook 的角度来看,他们为人类提供了一项宝贵的服务:为地球上几乎所有人创建一个共同的社交图谱。

他们不得不出售广告来支付提供这项服务的成本——以及他们的网络的规模赋予他们的影响世界各地二十亿人的思想的惊人力量——是为了这共享社交图谱要付出的一项虽然不好,但也不可避免的代价。

这种权衡在 21 世纪中期确实是有道理的;创建一个能够追踪数以亿计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数据库——更不用说 20 亿了——是只有一个组织才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正如 Benet 和他那些区块链传道伙伴们急于证明的那样,这样的合理性可能不再存在了。

那么,当大型科技公司已经吸引了数十亿用户,并坐拥数千亿美元现金的时候,你如何才能在这个时代让新的基础协议被有意义地采纳呢?

如果你恰好相信互联网在其当前的化身中对社会造成了重大的、日益严重的危害,那么这个看似深奥的问题——让人们采用新的开源技术标准的困难——最终会产生重要后果。

如果我们想不出一种方法来引入新的、能与现有架构匹敌的基础架构,那么我们就会被永远困在现在的互联网。

我们所能期望的最好的结果就是政府干预,以减少 Facebook 或谷歌的影响力,或者是某种来自消费者的反抗,鼓励市场转向更少霸权的在线服务,这就相当于是为了当地农民的市场销路而放弃大型农业设施的数字版。

这两种方法都不会颠覆 InternetTwo 的基本推动力。

2008 年,在 Zuckerberg 为他正在成长的公司开设了第一家国际总部后不久,第一个对封闭协议时代有意义的挑战的蛛丝马迹出现了。

一名(或一群)神秘的程序员以 Satoshi Nakamoto 的名义给密码学的学术社区成员们的电子邮箱分发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被叫做「比特币: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在其中,Nakamoto 为一种数字货币概述了一个巧妙的系统,它不需要集中的可信权威来验证交易。

当时,Facebook 和比特币似乎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一个是风投支持下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初创公司,让你分享生日祝福、与老朋友联系,而另一个则是一个不知名的电子邮件列表中的关于加密货币的错综复杂的方案。

但 10 年后,Nakamoto 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想法已经对像 Facebook 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的霸主地位构成了最重大的挑战。

比特币的悖论之处在于,它很有可能成为一项真正革命性的突破,同时也是作为货币的一种巨大失败。

正如我所写的那样,在过去的五年里比特币的价值增长了近 100,000%,为早期投资者赚了一大笔钱,但也将其标榜为一种极不稳定的支付机制。而创造新比特币的过程也被证明需要惊人的能量消耗。

历史充满了新技术的故事,而最后这些新技术的最初应用与最终用途已经没什么关联了。所有对比特币作为支付系统的关注,可能同样会被证明是这样的一种干扰,是技术领域里会丢了西瓜的「芝麻」。

Nakamoto 在最初的宣言中把比特币定位为「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但在它的核心,他(或她或他们)提出的创新其实具有更一般的结构,这个结构有两个关键特征。

首先,比特币提供了一种证据,证明你可以创建一个安全的数据库——区块链——分散在成百上千的计算机上,而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控制和验证数据的真实性。

其次,Nakamoto 设计了比特币,以使维持分布式账本的工作本身就能得到少量的、越来越稀有的比特币支付。如果你将你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一半投入到帮助比特币网络完成计算——从而抵御黑客和骗子——你就得到了一小块比特币。

Nakamoto 设计了这个系统,这样比特币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得,从而确保了系统中一定数量的稀缺性。如果你在早期帮助比特币保持数据库的安全,你将比后来的人赚更多的比特币。这个过程被称为「挖矿」。

骗子、假先知一夜暴富背后:区块链是回归互联网本来意义唯一希望

基于我们理解的目的,请忘记一切关于比特币热的其他事情,就记住这两件即可:

Nakamoto 带来这个世界的是一种能在数据库没有管理员的情况下对内容达成一致认可的方法,以及一种不通过正式工资或是分得股权就能奖励那些帮助使数据库变得更有价值的人们的方法。这两种想法一起解决了分布式数据库问题和资金问题。

突然之间,一种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幼年时期不存在的,支持开放协议的方法出现了。

这两个功能现在已经被复制到了数十个受到比特币启发的新系统中。其中一个系统就是以太坊,这是 Vitalik Buterin 在他 19 岁时在一篇白皮书中提出的。以太坊确实有它的货币,但是以太坊的设计核心并不是为了方便电子支付,而是要让人们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运行应用程序。

目前,有数百个以太坊应用程序正在开发中,从预测市场到 Facebook 的克隆,再到众筹服务。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处于内测前阶段,还没有准备好供消费者使用。尽管应用程序处于萌芽状态,但以太货币已经出现了微型比特币泡沫,很可能为 Buterin 带来巨额财富。

这些货币可以被明智地运用。

Juan Benet 的 Filecoin 系统将依赖于以太坊技术,并奖励那些使用它的 IPFS 协议,或者帮助维护它所需要的共享数据库的用户和开发人员。协议实验室正在创建自己的加密货币,也称为 Filecoin,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在公开市场上出售部分 Filecoin。(在 2017 年的夏天,该公司通过向认证投资者提供 Benet 所说的代币「预售」,在头 60 分钟内筹集了 1.35 亿美元。)

许多加密货币首先是通过一种被称为「首次硬币发行(I.C.O)」的程序向公众供应的。这 I.C.O. 的缩写形式是故意在呼应定义了上世纪 90 年代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但两者之间有一个关键的区别。

投机者可以在 I.C.O. 中买入,但它们并不是像在传统的 I.P.O. 中那样购买私人公司的股权及其专有软件。

之后,数字货币将继续被创造出来以换取劳动力——在 Filecoin 的情况下,也就是指那些帮助维持 Filecoin 网络的人们。帮助改进该软件的开发人员可以获得这些 Filecoin,普通用户也可以通过提供多余的硬盘空间来扩展网络的存储容量以获得 Filecoin。Filecoin 是一种信号,表明某人在某个地方为这个网络增加了价值。

像 Chris Dixon 这样的倡导者已经开始用「代币(tokens)」而不是硬币(coins)来指代这种劳动力交易中的补偿,以强调这样的技术并不一定是为了破坏现有的货币系统。

「我很喜欢这个代币的象征意义,因为它很清楚地表明它就像一个电玩城。」他说,「你去游乐场玩,在那里你可以使用这些代币。但我们并不是要取代美国政府。它不是真正的货币;它是一种在这个世界里的伪货币。」

MetaMask 的创始人 Dan Finlay 也响应了 Dixon 的观点。他说:「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我们已经开始规划新的价值体系。他们根本不需要模仿像金钱这样的现有体系。」

无论真假,I.C.O. 的想法已经激发了大量的影子发售,其中一些是由不太可能是区块链狂热者的名人代言的,比如 DJ Khaled、Paris Hilton 和 Floyd Mayweather。

在一篇发表于 2017 年 10 月的博客文章中,联合广场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以及区块链革命的早期倡导者 Fred Wilson 强烈反对 I.C.O 的扩张。「我讨厌它,」威尔逊写道,并补充道大部分的 I.C.O. 都「是诈骗。而那些在社交媒体上为此站台的名人和其他人的这种行为很糟糕,可能已经违反了证券法。」

对于 I.C.O.——以及已经发行的比特币和以太币——兴趣的激增,可能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有多少金融投机活动已经被吸引到了那些实际上没有被普通消费者采用的平台中去。

至少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普通人的确在亚马逊上买书,或者在网上阅读报纸;那时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网络将会成为主流平台。

而如今,炒作周期已经被加速到,数十亿美元正在追逐一项几乎除了密码学专家以外无人能理解的技术,更不用说只有多少人真的在使用了。

为了讨论清楚,让我们假设炒作是必要的,而且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平台成为了我们数字基础架构的基础部分。那么一个分布式的分类账和象征性的经济将如何挑战一个科技巨头呢?

Fred Wilson 在联合广场风险投资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的合伙人 Brad Burnham 提出了一个围绕另一家科技巨头的设想。去年,这家公司与监管机构和公众舆论发生了冲突——优步(Uber)。

「优步基本上只是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协调平台,」Burnham 说,「是的,它确实很有创意,一开始就有很多功能来减少司机是否会来的焦虑,还有地图,以及很多值得夸赞的东西。」

但当优步等新服务迅猛发展时,市场就有了巩固一个领导者的强大动力。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乘客开始使用优步 app 吸引了更多的司机,而这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的乘客。人们在优步上绑定了信用卡;他们已经安装了应用程序;在路上也有更多的优步司机。因此,尝试其他竞争对手服务的转换成本最终会变得令人望而却步,即使首席执行官似乎是一个混蛋,或者理论上来说消费者应该更喜欢一个有十来个优步的竞争市场。

Burnham 说:「在某个时候,围绕协调的创新变得越来越没创意。」

区块链世界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想象一下,一些像协议实验室这样的团体决定在堆栈中添加另一个「基本层」。

正如 GPS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和分享我们位置的方法一样,这个新协议将定义一个简单的请求:我在这里,想去那里。分布式账簿可能会记录所有用户过去的旅行、信用卡、最喜欢的地点——所有优步或亚马逊这样的服务商用来锁定客户的元数据。为了方便论证,把它叫做「交通(transit)」协议。

将「交通」请求发送到互联网的标准将完全开放;任何想要构建应用程序来响应该请求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城市可以建立「交通」应用程序,允许出租车司机提出请求。而自行车共享组织,或者人力车夫也可以这样做。

开发人员可以创建共享的市场应用程序,在这些应用程序中,所有的潜在车辆都可以通过「交通」来争夺您的业务。

当你走在人行道上,想要搭车时,你不需要在招呼之前就忠心于一个供应商。你会简单地宣布你站在麦迪逊广场 67 号,需要去联合广场。然后你会得到一连串的竞争性报价。你甚至可以在理论上得到大都会运输署(M.T.A)的报价。它可以建立一个服务来提醒「交通」的用户,直接乘坐轨道交通 6 号线可能会更便宜,也更快捷。

当优步和 Lyft 已经在拼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时,「交通」将如何达到临界规模?这就是代币发挥作用的地方。

早期用户将获得过「交通」代币,这些代币可以用来购买「交通」服务或兑换传统货币。就像在比特币模式中一样,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代币分发会变得越来越吝啬。

在早期,一名用「交通」开发了 iPhone 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可能会得到一大笔代币;开始使用「交通」作为寻找乘客的第二种选择的优步司机可以收集到代币作为拥抱新系统的奖励;有冒险精神的消费者将会因为在早期开始使用「交通」而得到代币奖励,因为与现有的专有网络(如优步或 Lyft)相比,可用的司机要少得多。

当「交通」业务猛增时,它将吸引投机者,他们会将代币的标上货币价格,并通过膨胀其价值来驱动更多人对协议的兴趣,而这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开发商、司机和客户。如果整个系统最终像它的倡导者所认为的那样运作,那么结果就是一个更加竞争性,同时更公平的市场。

所有的经济价值而不是被一个或两个主导市场的大公司的股东获取,而是在一个更广泛的群体间分配:早期的「交通」开发人员、那些使得协议的使用更加用户友好的 app 开发者们、早期的司机和乘客用户,以及第一波投机者。

代币经济体引进一套不符合传统模型的新奇元素:不像在股东权益模型中那样拥有资本来创造价值拥,人们通过改善底层协议、帮助记账(就像比特币挖矿)、在上面编写应用程序,或者只是使用服务来创造价值。创始人、投资者和客户之间的界线比传统的公司模式要模糊得多;所有的激励都是明确设计来避免赢家通吃的结果。然而,与此同时,整个系统依赖于一个最初的投机阶段——外部人士押注于代币升值。

「你想想 90 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以及我们从中得到的所有伟大的基础设施,」Dixon 说,「你基本上是接受了这些成果,并将其缩小到应用程序的大小。」

即使是分散化的加密动作也有其关键节点。

在以太坊中,其中一个节点是总部位于布鲁克林的一个叫 Consensys 的组织,由一位以太坊的早期先驱 Joseph Lubin 创立。十一月,ConsenSys 的首席营销官,26 岁的 Amanda Gutterman,带我参观了该组织总部。在我们在一起的最初几分钟里,她坚持要给我泡一杯咖啡,却发现厨房里的滴漏式咖啡机已经干透了。

「如果我们连咖啡都不能煮,还怎么去修理互联网?」她笑着说。

Consensys 的总部位于工业城市布什威克,毗邻比萨爱好者的朝圣地 Roberta’s,这与「总部」的形象格格不入。门前满是涂鸦和贴纸;门内的楼梯井还维持在库利奇政府时期的风格。

仅仅三年时间,Consensys 网络现在已拥有超过 550 名雇员,分布在 28 个国家,且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风险投资。作为一个组织,ConsenSys 并不太适合被归为任何常见的类别:从技术上讲,它是一个公司,但它也有类似于非营利组织和工人团体的成分。

Consensys 成员的共同目标是加强和扩大以太坊区块链的影响力与规模。他们支持开发者为以太坊平台创建新的 app 和开发工具,其中就有 MetaMask 软件,用于生成我的以太坊地址。但他们也为企业、非营利组织或政府提供咨询式的服务,帮助这些机构将以太坊的智能合同纳入到他们自己的系统中。

区块链所面临的真正考验将围绕身份问题循环出现,就像过去几年反复出现的那些线上危机一样。

今天,你的数字身份会分散在几十个甚至数百个不同站点上:亚马逊有你的信用卡信息和你的购买历史记录;Facebook 知道有关你的朋友和家人的信息;Equifax 保存了你的信用记录历史。当你使用这些服务时,你实际上是在请求出借一些关于你自己的信息,从而执行某项任务:为你的叔叔订购圣诞礼物,或是打开 Instagram 查看昨晚的办公室聚会图片。

但你的所有这些不同身份片段都不属于你;它们属于 Facebook、亚马逊和谷歌,这些公司可以自由地向广告商推销有关你的信息,却不必通知你本人。

当然,你可以选择删除这些账户,如果你停止使用 Facebook,扎克伯格和 Facebook 的股东就不能再把你的注意力租给他们真正的客户,也就不能从你身上赚钱了。但是,你却带不走在你在 Facebook 或谷歌的身份。如果你想加入另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社交网络,它受到俄罗斯机器人(Russian bots 的感染程度可能比较小,但是你不能从 Twitter 中提取出你的社交网络并把它存入新的服务中。你必须从头开始构建网络(并说服你的所有朋友都这样做)。

区块链传道者认为,这套方法已经落伍了。

你应该拥有你自己的数字身份,它包括你的出生日期、朋友网络、购买历史等,你应该能够自由调用这些身份片段,将它借给你认为合适的服务。

由于你的身份并没有被纳入最初的互联网协议,且在比特币出现之前,分布式数据库的管理困难重重,因此这种形式的「自主权」身份——正如这句话所说的那样——在过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现在,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了。

一些基于区块链的服务正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包括一种新的身份系统 Uport,是从 ConsenSys 独立出来的,以及目前基于比特币平台的 Blockstack。(Tim Berners Lee 正在领导一个类似系统的开发工作,称作 Solid,它也将允许用户拥有对个人数据的控制权。)这些竞争对手的框架都略有不同,但他们都立足于解决同一个问题,即身份应该如何存在于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中。

什么能够让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新身份标准脱离 Tim Wu 的管辖?后者一手促成了 Facebook 的这种主导地位。也许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这一趋势。但是想象一下,这个序列在实践中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有人通过以太坊创建了一个新协议来定义你的社交网络。它可能同其它一系列的以太坊地址一样简单;换句话说就是,这是那些我喜欢并信任的人的公共地址。

这种定义社会网络的方式或许能赢得大众的欢迎,并最终取代 Facebook 那种自行定义用户网络的封闭式系统。也许有一天,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个标准来描绘他们的社会关系,就像互联网上的每个人都使用 TCP/IP 来共享数据一样。

即使这种新的身份形式无处不在,它也不会给滥用和操纵行为创造机会,而这在封闭系统中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事实标准。

Facebook 式的服务可以基于我的好友动态来使用我的社交地图,从而为我过滤新闻、八卦或音乐,但如果这项服务惹恼了我,我就可以自由地选择其它选择而无需转换成本。一个开放的身份标准将能够给普通人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出价最高的广告主身上,或是选择将他们完全屏蔽。

Gutterman 认为,该类系统可以被应用于更加重要的身份形式,比如医疗数据。你的基因组数据将不属于私营机构,他们无权将其存储在自己的服务器上,你的信息将被存储在个人的数据档案中。

「可能我不想让很多实体企业看到这些数据,但也许我愿意把它们捐给医学研究项目。」她说,「我可以把我的基于区块链的自主权账户发给一个研究小组,(允许)他们而非其他人来使用我的数据。我可以把它们卖了,或者把它们捐了。」

由于 Facebook 等封闭标准采用 token 架构,这给了基于区块链的身份标准一个优势。

许多评论家观察到,在从内容生产到广告销售这一整条产业链中,普通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创建内容,却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补偿,而该媒体平台却可以捕获其中的所有经济价值。

一个基于 token 的社交网络至少会给早期用户一点补偿,奖励他们为新平台凝聚到的吸引力。

「如果有人真的能创造出一种社交网络平台,让用户拥有网络的一部分并获得相应的报酬,」Dixon 说,「那将相当有说服力。」

相较于谷歌或 Facebook 等科技巨头所精心构建的防火墙,信息在一个分布式区块链中会更加安全吗?

在这方面,比特币的故事实际上很有启发性:作为一种货币,它可能永远都不够稳定,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即分布式分类账户有很高的安全性。

「看看比特币或以太坊的市值:800 亿美元,250 亿美元,具体的我忘了,」Dixon 说。

「这意味着,如果你攻破了这个系统,你就可以卷走至少十亿美金。你听说过「bug 悬赏(bug bounty)」吗?有人称,『如果你破解了我的系统,我就给你一百万美元』,所以现在,比特币在过去的 9 年时间里已经积累了数十亿美元的 bug 赏金,但没有人曾越过它的防线。这似乎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协议具有分散性,这同样也增加了信息的安全性。

在 Blockstack 提出的身份系统中,有关你的身份的实际信息,比如你的社会关系、购买历史等,将被存储在线上空间的任何地方。区块链使用加密的安全密钥来解锁信息,并将其共享给其他值得信赖的供应商。一个拥有数亿用户数据的中央存储系统——安全专家称之为「蜜罐(honey pots)」——对黑客来说更具吸引力。

你会偏向于哪种做法:入侵一亿台独立的个人电脑,在每一台大脑上逐条筛选数据,然后窃取一亿条信用记录;或者入侵一个一个 Equifax 的中央存储系统,然后在几小时之内卷走这一亿条数据。

正如 Gutterman 所说,「这是抢劫一栋房子和抢劫整个村庄之间的差异。」

太多的区块链架构受制于这样一堆预测,即一旦该架构发现了一个更广泛的观众群体,那么它可能会如何被滥用。

这是其自身魅力和力量的一部分。区块链疏导了投机泡沫的能量,因为它允许平台上的广大真实支持者去共享 Token。它会阻碍任何个人或小团体获得对整个数据库的控制权。它的加密机制是为了防止监视状态或阻挡身份窃贼。在这方面,区块链显示出一种政治宪法般的家族相似性:其规则设计着眼于该规则被利用的潜在方式。

在比特币和其它无证货币社区中,涌现出众多无政府自由主义倾向;这个社区充斥着一些词语和短语(比如「自主权」),听起来像是蒙大纳州一些民兵组织的口号。

然而对于想要更公平地分配财富、打破数字时代的卡特尔的人,区块链思想提供了一个诱人的可能性,该社区或可瓦解高度的权利集中,探索出较为民主的所有权模型。

在这个意义上,区块链理念还可以为自由主义者发声,它为资本无度行为(比如信息垄断)提供了非官方的解决方案。

然而,对区块链的信任并不意味着必须反对监管,如果该监管制度的设计目标与之互补的话。

例如,Brad Burnham 建议监管机构,应该坚决支持每个公民对「私人数据商店的掌控权」,其中包括公民在线身份的各个方面。

但是政府不会被要求设计那些身份协议。它们将会在区块链中被开发出来,并开放源码给大众。

从意识形态上讲,私人数据的存储任务将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助:作为一种公共知识财产而被创建,受到 Token 投机者的资助,并在监管机构的支持下维持运营。

与互联网刚出现时一样,区块链思想对于大众来说有些激进,甚至带有社群主义,同时又吸引到了一些最为轻率资本欲望的回潮。

我们在线上世界的第一个二阶段是由开放协议和知识共享所定义的;我们的第二个阶段渐渐受到封闭式架构和专有数据库的主导。我们从这段历史中学到,开放优于封闭,至少在基础问题上是如此。但我们很难找出一条回到开放协议时代的路。在国防部科研领域之外,不太可能出现一些救世主般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第一代互联网早在 50 年前就这么做了。

在现在看来,区块链似乎是最糟糕的投机资本主义,而且它还让人难以理解。但是,开放协议的美妙之处就在于,那些在早期发现并拥护它们的人,能够以令人震撼的新方式来驾驭它们。

就是现在,区块链是复兴开放协议精神的唯一希望。最终,它能否兑现其追求平等的承诺,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平台上的拥护者。

用 Juan Benet 的话来说,他们从这些早期的网络先驱那里接过了接力棒。

如果你认为,在现有的互联网架构下,你无法独自通过思考和 F.C.C 法规来改变这个系统,那么你需要新的代码。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区块链将如何改变未来

提起虚拟货币,人们经常会用比特币和以太坊出售的以太币来说明。不过,以太坊除了发币之外,还是一个区块链开发平台。它跟苹果的iOS平台有点类似,以太坊会为开发者提供各种模块搭建应用,帮他们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用户使用了平台就会带来价值和收入。截至2017年,已经有上千个第三方项目、产品和技术扩展,完全或者部分基于以太坊平台进行开发。本翼资本发布的《以太坊区块链生态链价值研究报告》统计,在当前市值排名前300的区块链项目中,基于以太坊平台进行搭建的占比超过80%。目前,还有几千位企业家和开发者正在基于以太坊平台,创建新项目和创业公司。

以太坊的底层技术和商业化应用是怎样运作的?以太坊联合创始人约瑟夫·卢宾,在混沌大学的课堂上做了介绍,他还谈到了区块链将会如何改变人们的现在和未来。

卢宾介绍,要想在比特币上创建应用程序非常困难,只有少数专家可以做到。这就严重限制了它的扩展性,除了虚拟货币传输外,比特币很难应用到其他更复杂的商业服务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在2015年上线了以太坊系统,它降低了区块链项目的开发门槛,任何开发者都可以在上面开发和发布应用,制定并执行智能合约(一种基于规定触发规则的,可自动执行的计算机合约,是传统合约的数字版本)。在以太坊上开发的应用和智能合约,不仅能用在金融领域,比如众筹系统、数字货币、融资、资产管理等,也可以应用于非金融领域,比如租赁管理、供应链追踪监控等。

卢宾说,以太坊和智能合约的出现,为区块链技术在商业中的落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他看来,未来的商业世界里,大部分企业将会把自己的业务流程放到企业区块链中去处理。比如,你们公司的合约方,想与你们保持数据合作,但他们不想使用你们公司的数据设施,这时就可以快速地搭建一个新的区块链出来,用于双方之间的数据共享,“只要存在着两个交易方和一个数据库,就可以搭建一个区块链”。在这个区块链中,双方形成成员关系,还可以加入或移除成员。

大企业使用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好处是:简化业务流程,节省运营成本。根据埃森哲发布的报告,区块链技术预计可以帮全球前10大银行省下80亿至120亿美元的成本,约占现有数据中心营运所需成本的30%。所以像摩根大通、IBM、沃尔玛这样的企业正投入巨额资本,打造自己的企业区块链平台。

卢宾还把网络时代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Web1.0时代,这时网络里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文本和超链接。
第二是Web2.0时代,这时交互功能开始发展,电子商务、移动端和社交都发展起来了。在这个时期,人们在网络上传播的身份信息,被存储到大公司的服务器上,但这些公司都存在着数据泄露和消费者信任问题。卢宾认为,现行货币体系的缺陷是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也就是说,这个体系对任何交易都无法提供真正的保护和匿名性。在他看来,Web3.0时代将会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还可能会颠覆谷歌、Facebook这样的科技巨头。

他认为,Web3.0时代将由以太坊或者类似于以太坊的平台构成,主要涵盖可信交易、自动化协议和基于全球电脑的软件项目,有去中心化的存储功能、去中心化的带宽和去中心化的巨型计算功能。”简单说就是,以太坊将会变成我们的全球电脑,如果你在自己的电脑上上传了一个程序,那么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使用它,而且在这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上,没有一个参与者会完全受制于人,个人信息也不会被商业公司利用来牟利,“在 3.0 时代,你将全面掌控自己的身份信息,并且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性地处理文件”。

麻省理工毕业生本月将获得区块链毕业证书

2018年06月03日 15:36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3日下午消息,区块链技术能够让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毕业生以数字化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学术履历

  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软件公司Learning Machine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以及注册办公室合作,学生可以选择下载区块链钱包,安全存储和分享自己的文凭。

  据《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在最初的试点项目取得成功之后,MIT决定从本月开始为所有新的毕业生提供区块链钱包服务。

  “我不相信中央机构能够以数字化的方式掌控大家的学习记录。”媒体实验室的学习创新主管Philipp Schmidt表示。

  推出区块链形式文凭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及时可靠地获取到自己的学历证明,这样以来,潜在雇主也就不必再打电话联系学校来确认其文凭是否真实。

  想要获得数字文凭的新毕业生只需要下载一个app即可。

  “在毕业之前,MIT会给学生发送一封邀请邮件。邮件中写道——‘嘿,来下载Blockcerts Wallet吧,接受密码然后将MIT添加为发行方’。”Learning Machine的首席执行官Chris Jagers说道,“当MIT发放了文凭,学生就会收到一封带有数字文件的邮件,他们可以直接将其导入到应用里。”

参考资料

使用Python一步步搭建自己的区块链

澳洲“中本聪”发大招:申请比特币+区块链专利“证明”所有权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